看法与说法范文大全第一篇:看法与说法读《看法与说法》有感今读李瑞环同志《看法与说法》,对其中关于读书的思想言论感触良多。作者从学习马列主义及其方法、毛泽东读二十四史及其精神等入手,讲述读书的道理、方法和目的,透彻深刻,真挚亲切,让人犹听朗朗书声回荡,如睹缕缕书香飘洒。对李瑞环同志文字的了解,缘于多年前的《学哲学用哲学》一书,对李瑞环同志能用此大俗大雅的文字纵论哲学问题,印象至为深刻。《看法与说法》一书处处都是接地气、有灵气、带神气的文字在话改革、论党性,用工作中的哲学智慧、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永不过时的实践真理,牢牢贯穿于全书。文易读、理易明、事贴近、情感人,实为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典范。人从呱呱落地始,到离开人世止,无时无刻不在看世界、说世界。怎么看、怎么说,反映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考验着一个人的是非辨别能力。君不见,这两年来,网络舆论的泛滥,很多时候很多人仅仅因为一些道听途说的言论,而加入灌水大军,“整天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就是不说怎么才对。疯狂叫嚣,而罔顾事实真相。也许我们都已经逐渐习惯于这种生存环境,一有应急事件发生,一有负面消息曝光,我们民众的第一反应就是质疑政府、质疑社会、质疑人性。也许,我们现在更需要的是:“凡事都要有一个看法”,“看法是头脑改造过的认识、观点、主张”,“看法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说法是看法的表达”,“在坚持正确性的前提下,力求通俗、简洁、鲜明、生动和富有个性”。简言之,就是要辩证看,理性说。作者谆谆告诫。“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阶梯,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途径。不读书,实践再多,悟性再好,也不会掌握马克思主义。”这虽是主要针对领导干部而言,但却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明的薪火。一切物质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消亡,而承载人类文明进步历史的书册却会永远留存。自第1页共18页古,孔子“学而不厌”、孟子“孟母三迁”,说的都是读书故事。古人学富五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世世代代流传的教导人的读书良言美语。而车胤囊萤、孙康映雪、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则更是进一步讲刻苦发奋读书,最后终成一代学者、思想家和大政治家的道理。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战争年代、条件极其艰苦时,他坚持读书;和平时期、国事十分繁忙时,他坚持读书;即便病魔缠身、行动困难时,他仍然坚持读书。毛泽东酷爱读史,尤为喜爱读二十四史,认为这是一部好书,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把《二十四史》学好。一部大字本的《二十四史》从1952年开始陪伴他,直到逝世。读书成了毛泽东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毛泽东读史用史、爱书读书的精神,使勤读书、多读书成为习惯、成为风气。“生命不息、读书不止”,领袖人格精神,庇护万千后人。这是教导教诲,更是终身受用的读书真理,感人至深,养人育人。读书对每个人来说,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丰富人生的过程。爱读书,多读书,勤读书,在今天,应该成为全民的共识。以上是作者告诉我们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谈到读书方法。一是苦读,梅花香自苦寒来;二是勤于善于思索,学而不思则罔;三是学会联系,联系实际、联系工作、联系生活、联系常见和熟知的事例去理解书中的内容。作者将这三点概括为“读书、学习、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的方法”,是“容易懂、容易记、容易活、容易找时间”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容易被忽视,也不大容易做到,而此点最重要。“毛泽东读史,不是为史而史,而是结合实际,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推动中国历史更好、更快地前进。”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弄通。“实际生活这本大‘词典’最丰富、最准确、最生动、最易懂。”读书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这是读书所达到的境界,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在读书过程中的运用。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主席提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亦可作为读书的方法论来学习。第2页共18页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改革开放,走市场经济道路等,都是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