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存在的几个问题1.取材方面的误区(1)拿别人的作文材料改头换面,充当自己作文的主体,有抄袭之嫌。比如考前背诵别人的作文,考场上默写出来,或者转述别人文章的内容,用“我读过这样一篇文章”的句子作引子,然后复述别人文章的内容。(2)专以揭露社会阴暗为快,以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观察评定世界,视野狭窄,思想走极端。比如,漠视老师的辛勤劳动,抓住其偶尔处事不妥的地方,以一种极不理智的态度、极不严肃的语言加以“抨击”;再如,漠视家长的辛苦和关爱,在不能完全理解成人情感世界的情况下,抓住其处世的不当之处,大加“谴责”。(3)动辄模仿“大话”之类,胡编乱造。如以神、鬼、狐、怪、上帝、基督、八戒、悟空等为主角,漫天胡云,不知所言。(4)取材扎堆,题材与别人大同小异。如常以升学考试失利、成功为题材,毫无新意,使阅卷老师产生厌倦感。(5)内容失真。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有的同学作文内容违背生活逻辑,严重失真;或观点偏颇,背离客观实际和科学精神。如写景方面,景物与季节气候相矛盾,写人物,人物性格自相矛盾等,暴露出生活经验不足、观察不细、主观臆测的弱点。2.结构布局方面的误区结构方面的问题源于文章主旨模糊,或者结构安排缺乏整体观念,随意性强。(1)详略不当。要么没有详略,记流水账,直到凑够字数;要么前紧后松,详略倒置。(2)开头空泛议论,不新鲜,不深刻,不含蓄,如大白话。或者开头叙事兜圈子,绕来绕去,说不到主题上来。(3)结尾不能扣住题目,不能照应开头,不能揭示文章主题,或是不能在原有主旨的前提下延伸出一个更新鲜的意思,不能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不能创造一个意蕴丰富的画面、细节。(4)结尾表达不讲究技巧,不讲究语言,不讲究形式。比如,不知道用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不知道用对比、象征等写法,不会借用名言警句、古人诗词歌赋的句子,不会用梦、细节、景物、心理活动等含蓄而优美、形象而生动的表现手段。3.表达方面的误区(1)题目平淡,角度平庸,没有形象感;不生动,不会借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格言、广告词、古诗词语句、影视作品名或其中的精彩句子等作题目。(2)对文体不限理解错误,或者主旨不明,构思随意,以致文体含混,写出四不像的文章;或者没有明确的文体意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匆忙下笔,等到发现问题,已经进退两难。(3)写人物只会用对话,不知适时加入细节或其他人物描写方法,不会加入景物描写以渲染气氛或衬托人物内心情感,不会在对话的过程中运用插叙做相关补充,让人感到单调乏味,缺少文采。(4)叙事缺少节奏感,只想把事情交代清楚,忘记了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有详有略,没有明确哪里是情节的重点、关键部分,哪里该快速推进,哪里该停下来精雕细刻,充分展开。(5)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写出的文章半生不熟,不伦不类。比如,用其他实用文体(病历、产品说明书、招工简章、实验报告、广告词等)形式包装,用戏剧形式表达,用“题记”“后记”装饰等,因对上述形式掌握不熟练,或者不能将形式与内容有机地结合,以致无用的文字占了大量版面,有效内容支离破碎。(6)不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主要表现为:记叙文不能灵活运用议论和抒情,表达观点态度、情感和认识,或引领读者思考,或揭示文章主旨;说明文不能灵活运用记叙和议论,使文章增加生动性,增加一些政治因素和情感色彩;议论文不能灵活运用记叙,使论据更充分有力,具有更强的说服力。(7)不能有意识地运用写作技巧,平淡、平庸,无出彩之处。比如,不用对比表现人物品质的高下,突出事物特征,显示主题;不用象征形象含蓄地表现主旨;不能托物言志,恰当地抒发思想感情;不能运用悬念、照应、伏笔、渲染、烘托、铺垫等。4.语言方面的误区(1)语言油滑,乱用一些低俗的口头禅,乱用一些所谓时髦的网上语言,或者盲目模仿歌星、影视明星的不规范语言,颠倒错乱,重复啰唆,极不规范,极不严肃。(2)文白夹杂,或生造词语,文中不是巧妙引用古诗文语句,而是自己有时用“文言”表达意思,再加上自己随意制造的词语,结果是半生不熟,磕磕绊绊,不伦不类,难以阅读。(3)故弄玄虚,说些令人费解的话,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