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下册《找次品》来宾祥和小学韦文仁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发现把一些物品分成三份,并且三份数量接近时,称的次数最少的规律。2.能够根据物品的数量确定找出“次品”所需的最少次数,并会用简洁的方法记录称的过程。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性。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尝试用“找次品”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对比与观察中体验最优化思想并运用。课前准备:8架天平(每组一架)、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三粒)、每组5个珠子(其中有一个是较重的)、每组9个珠子(其中有一个是较重的)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激发兴趣。给学生看有关次品的视频师:此时,同学们又想说点什么!(自由发言)由此可见“次品”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看时间机动,谈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次品。)(二)、导入正题,开展研究。(活动一)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物品看起来完全一样,但事实上重量不同,混着一些个要么重一点要么轻一点的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找次品”。(板书:找次品)师:这里有三瓶钙片,其中一瓶缺了三粒,你能想办法找出这一瓶次品吗?先说说你的想法生:办法一:数一数粒数。办法二:掂一掂,估计是哪瓶。办法三:用天平称。(等等)师:能找出少三粒的那瓶的办法很多,你喜欢哪种,为什么?(简便,准确)。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利用天平称的方法来找次品。(活动二)师:在利用天平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天平的工作原理:天平左右各有一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下垂,轻的一端就会上扬。师:那怎样找出三瓶中的那瓶次品呢?先来看看操作提示:出示:(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选哪些份量?(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现在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师:好,谁有自己的想法了,到前面演示给大家看,注意:边演示边说说你的想法。B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师据生回答板书:3(1,1,1)1次(边板书边口述每部分代表什么:3是总数;1、1、1是每份的数量;下面的横线表示称这一组;最后在括号外面标上所用的次数)(活动三)师:3瓶木糖醇只要称一次就能找到次品,那么如果数量增加到5,称一次能找到次品吗?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每个小组的装有5个珠子的袋子,这次是里面有一个是较重的,请你们还是先思考操作提示中的问题,再小组里合作称一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我们一定能找到次品,然后到前边来汇报。“至少”、“保证”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出示:(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选哪些份量?(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生:小组合作称5个珠子,找次品。汇报并操作,师记录到黑板上。5(2,2,1)平1次不平2(1,1)2次5(1,1,1,1,1)2次师: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我们一定能找到次品?生:两次,因为我们不能保证一次就能找到平衡的那四个。(三)师生小结:师生:这就是利用天平找出次品的方法,除了用天平外,还可以用这种图示来帮助我们思考问题。回忆一下,老师是怎样记录的,比比谁善于观察。(先写好总数,然后一个括号代表分组,每组几个中间用逗号隔开,第一次称,就在第一组和第二组下划一条横线,箭头表示第一次称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假如平,那次品就是第三组的那个,如果不平,次品一定在高起的托盘里的2个里面,只要再称一次就能得出结果,所以在2的下面再下划一条线表示再称一次。最后数数用这种方法确保次品能找到,至少需要称2次。)(四)、解决问题,寻找最优方法。师:我们学会了找次品的方法,也学会了记录帮助思考问题,就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出示:某工厂生产的9个零件里有一个是次品(比一般零件要重一些),请你想办法找出次品。1、同学们可以将珠子当成零件,用天平称,尝试找次品的方法。要求小组内完成,并由小组长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