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感知内容二、分析课文第一段:1、请一学生示范朗读第一段,并请另外一名学生翻译这一段2、这段提到古代几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六个,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3、作者举例想说明什么?(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4、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三、分析课文第二段:•1、第一段是记叙,那么第二段属于什么?议论•2、一学生示范朗读,并请另一同学翻译,老师给予纠正出现的错误。•3、作者在这段中议论的观点是什么?•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起先都要吃大苦,经历种种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从而锻练意志,增加才干。•4、背诵第二段(采用抽查一两个学生的形式)•四、分析课文第三段:•1、一学生示范朗读,另一学生翻译•2、这段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了什么道理?•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的道理,指出一个人老犯错误,就能促使他改正错误,思路阻塞不通,就能促使他猛然省悟,自己的不足。一个国家,如果内无坚守法度的世族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无足以与之抗衡的邻国和外患的入侵,这样的国家就会灭亡。•五、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六、当堂背诵课文•七、完成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