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1)魏晋南北朝(220—589年)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和南北朝对峙的历程,这一时期是封建国家分裂、民族交融时期,也是中华文明曲折发展和孕育大一统条件的历史阶段。(2)隋唐(581—907年)经历了隋朝的短暂统治和唐朝的统一繁荣两个阶段,是封建国家繁荣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3)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历经五代十国的分裂、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并立、元朝走向统一的历程,该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是中华文明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1.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南方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政策调整,生产工具改进,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海陆贸易发达,对外交往空前繁荣。3.思想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突出,突出代表有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风俗画。阶段政治经济文化魏晋南北朝(220—589年)(1)中央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其中尚书省最先握有实权,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2)选官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朝廷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1)农业:北魏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曹魏时,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2)手工业: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北方烧出成熟的白瓷。(3)商业:商业税收成为东晋和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南北朝时出现了“草市”。(1)文学: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2)书法: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3)绘画: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突出。(4)思想: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面临着危机。(5)科技: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隋唐(581—907年)(1)中央体制: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1)农业: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农业经济繁荣;隋及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唐中叶后,均田制渐(1)思想:隋唐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2)科技:唐朝时,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发明了火药并在唐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2)选官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继承并完善。科举制取代了按门第选官的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3)地方制度: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度;唐末设置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被废弃。(2)手工业: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远销欧洲、非洲;丝织业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3)商业:柜坊、飞钱相继问世;城市中坊市分开并有时间限制,政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长安、洛阳、杭州、湖州成为商业大都会;广州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政府在此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4)区域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开始南移。末开始用于军事。(3)文学: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4)书法:唐朝的张旭、怀素都是草书大家;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5)绘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和“画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都是传世佳作。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年)(1)宋朝①加强中央集权: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