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一中高一10月份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60分;第Ⅱ卷5至8页,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在政治制度方面表现为分封制C.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著名史学家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3.(2007年宁夏月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法制示意图,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①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②嫡长子继承制③大宗小宗相对④森严的社会等级⑤庶子继承制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4.周朝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是A.周朝的各种礼乐制度B.周朝的宗法制度C.周朝的分封制度D.内服与外服制度5.西周初期确立的统治秩序被打乱的表现主要有①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③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频繁发生④众多分散的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无力控制诸侯国是始于A.西周末年B.春秋初期C.春秋晚期D.战国初期7.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晋国和齐国权力的变更B.宗法分封制的崩溃C.小宗取代了大宗的地位D.周王对诸侯国控制力减弱8.秦代郡县制和西周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A.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B.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责C.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D.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和监督9.对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从上到下顺序表述正确的是A.郡、县、乡、亭B.郡、州、县、乡C.郡、县、乡、里D.郡、县、亭、乡1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C.地方实行郡县制度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11.(07广东模拟)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右左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12.(07年广东模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诸侯割据B.藩镇割据C.分封制D.行省制13.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A.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表现B.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发展1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兵权D.削弱地方势力15.宋朝统率禁军的“三衙”不包括A.度支司B.殿前司C.侍卫马军司D.侍卫步军司16.宋朝时,专管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是A.三司B.两府C.枢密院D.中书门下17.“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尚书省被中书省取代B.设立中朝,重用近臣,攘夺相权C.设三公辅政皇帝D.将相权一分为二,互相制蘅以分削互相制蘅以分削相权18.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19.结合图示,如果唐太宗下了一道对地方官进行考核的诏书。你认为这道诏书的出台与执行不可能经过的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吏部A.皇帝、中书省B.尚书省C.礼部、户部D.门下省20.元朝中书省的职能类似于唐朝的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吏部21.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A.内阁B.军机处C.三司D.枢密院22.以下对明朝内阁制中的“批红”表述正确的是A.阁臣可代表皇帝对大臣奏折提出最终处理意见B.用朱笔对阁臣关于奏折的处理意见作出批示C.臣不能对大臣奏折提出处理意见,要由皇帝批阅,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D.帝对大臣奏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再由内阁讨论确定,用红笔誊写23.观察图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