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推理与证明人教实验版(B)【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推理与证明二.学习目标: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体会合情推理这种基本的分析问题法,认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这两种合情推理的基本方法。体会演绎推理在实际证明中的应用价值和证明的一般过程。在应用中熟练综合法、分析法及反证法,理解证明原理,掌握证明细节。三.考点分析:1.合情推理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而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注:(1)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①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本质;②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①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②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2.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说明:(1)综合法是“由因到果”。即由已知条件出发,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等式或不等式成立。因此,综合法又叫做顺推证法或由因导果法。(2)综合法格式—-从已知条件出发,顺着推证,由“已知”得“推知”,由“推知”得“未知”,逐步推出求证的结论,这就是顺推法的格式,它的常见书面表达是“ ,∴”或“”。(3)分析法是“执果索因”,一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因此分析法又叫做逆证法或执果索因法。(4)分析法格式—-与综合法正好相反,它是从要求证的结论出发,倒着分析,由未知想需知,由需知逐渐地靠近已知(已知条件,已经学过的定义、定理、公理、公式、法则等等)。这种证明方法的关键在于需保证分析过程的每一步都是可以逆推的,它的常见书面表达是“要证……只需……”或“”。3、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反证法是间接证明的一种方法。注: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第一步:分清命题“p→q”的条件和结论;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相矛盾的假设q;第三步:由p和q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设,q不真,于是原结论q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p→q为真。第五步:所说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已知定义、已知定理或已知条件矛盾,与临时假设矛盾以及自相矛盾等各种情况。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典型例题】例1.证明: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证明:假设、、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则存在整数m,n满足=+md①=+nd②①n-②m得:n-m=(n-m)两边平方得:3n2+5m2-2mn=2(n-m)2左边为无理数,右边为有理数,且有理数无理数所以,假设不正确。即、、不能为同一等差数列的三项例2.已知,求证:。解析:要证只需证 ,故只需证即从而只需证只要证即,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点评:分析法是数学中常用到的一种直接证明方法。就证明程序来讲,它是一种从未知到已知(从结论到题设)的逻辑推理方法,具体说,即先假设所要证明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由此逐步推出保证此结论成立的必要的判断,而当这些判断恰恰都是已证的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等)或要证命题的已知条件时,命题得证(应该强调的一点,它不是由命题的结论去证明前提)。因此,分析法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这种证明方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方法。一般来讲,分析法有两种证明途径:(1)由命题结论出发,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逐步推演下去;(2)由命题结论出发,找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逐步推演下去。用分析法证题,是寻求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分析过程没有必要“步步可逆”。例3.已知a,b,c为互不相等的实数,求证:。解析: ,,。又a,b,c互不相等∴上面三式中至少有一个式子不能取“=”号,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① ,∴,同理,,∴②由①,②得。点评:(1)综合法也是中学数学证明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