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新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原因2美籍华裔科学家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贡献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内涵4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扫盲教育对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视5院系调整的背景、目的6综合7一、选择题1.【易错题】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C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虽然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一定帮助,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利于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故D错误。2.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解析:C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大量在华专家,B项错误;1964年至1970年,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面对美苏的威胁,在国力较弱的情况下积极研发国防科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现了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C项正确,D项错误。3.(2016·四川成都联考)邓小平在1977年接见美籍华裔科学家牛满江、陈省身和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等外宾时,高度评价他们为祖国发展做出的贡献。这些科学家对祖国的贡献是()A.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研究B.指导中国留美学生深造C.为中国引进美国先进科技D.交流学术与科学发展建议解析:D中美建交前的1977年,不可能出现美籍华裔科学家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研究的情况,故A项错误;同理,B项错误;为中国引进美国先进科技非题干人物的能力能及,故C项错误;美籍华裔科学家为祖国交流学术和科学发展提供建议是可行的,故D项正确。4.(2017·广东佛山月考)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没有做出孰是孰非的结论,他认为解决历史问题应该()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B.“百家争鸣”C.“百花齐放”D.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析: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指文化之间的古今继承与中外交流,材料中是对历史分期的两种观点,不属于文化继承与交流,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是“双百”方针中的内容,是指学术问题要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故B项正确;“百花齐放”是“双百”方针中关于文学艺术领域的主张,与材料中的学术问题不符,故C项错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对传统和外来文化的态度,故D项错误。5.(2016·湖北武汉调研)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础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解析:B材料没有提及生产实践活动,故A项错误;“三字经”强调毛主席、共产党的重要性,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巩固政权,为经济建设做准备,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互助组、合作社、土地改革等,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故D项错误。6.1952年6月至9月,国家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除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外,按行业归口(归属)建立单科性高校;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