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中国历史综合检测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7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中国古代之所以长期领先于世界,主要是创立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制度。据此回答1~5题。1.西周分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B.加强了地方,削弱了中央C.建立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造成了地方诸侯军事割据2.察举制度之所以能够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A.以血缘作为依据B.以门第作为依据C.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D.主要以乡举里选为依据3.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又下诏“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这说明()A.隋朝科举制度正式形成B.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C.隋朝科举制度已经较为完善D.隋朝参加科举的官员身份很低4.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其实质是()A.排斥汉族封建制度B.坚持契丹奴隶制度C.承认汉族封建制度先进D.最早实行“一国两制”5.右图是《清朝初年北京内城八旗分布图》,这说明八旗制度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促进女真族的奴隶制度发展B.壮大女真族正规军规模C.加速了女真族封建化进程D.巩固了满清贵族的政治统治西南地区主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这里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据此回答6~9题。6.以下少数民族生活在西南地区的是()①越族②回纥③南诏④乌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雍正帝推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是在现在的()①云南②贵州③广西④四川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1915年底,云南起义爆发,其主要目的是()A.反对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B.反对袁世凯解散国民党C.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D.反对袁世凯修改总统选举法9.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党和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剥削制度。其采用的方式有()①生产改革②民主改革③土地改革④币制改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据此回答10~14题。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现实条件是()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水平高②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的创办③自然经济开始瓦解④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和诱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民族工业获得高额利润的刺激C.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的加强D.我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1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其主要表现是()①新增资本、新建厂矿增多②轻工业发展迅速③初步摆脱了西方势力的控制④在钢铁工业上占据主导地位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3.抗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态势是()2A.全面破产B.缓慢发展C.发展艰难D.发展迅速14.右图是《天津盛锡福挂上公私合营厂牌后,职工向经理祝贺》的照片。关于对这张照片的解释,正确的是()①它一定发生在1956年②它标志着盛锡福被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③它是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④它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建立和运作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②③中日关系源远流长,具有几千年曲折发展史。据此回答15~20题:15.中日两国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A.汉朝B.南北朝C.隋唐D.宋元16.1894年,日本之所以对中国发动战争,其根本原因是()A.日本对外侵略的传统B.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的发展C.日本的“征韩侵华”政策D.西方列强对日本侵华的纵容1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的主要政策是()A.征服和独霸中国B.与美国共同支配中国C.扶植新的代理人D.以“开放”为借口进行经济渗透18.1938年12月,蒋介石发表讲话,驳斥日本近卫声明,表示要为中国的独立而战,要为恢复《九国公约》的尊严而战。这()A.表明国民政府准备对日妥协B.说明国民政府准备全力抗战C.反映了亲日派对国民政府政策产生影响D.表明蒋介石依靠英美继续抗战19.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