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试卷(一)(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共70分)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8·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这反映出分封制()A.血缘关系为唯一纽带B.已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D.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答案C解析材料中“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说明分封制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故C项正确。2.(2019·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左传》中介绍古代政治制度时说:“王后无嫡,则择立长;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里“古之制”是指()A.等级制B.宗法制C.分封制D.恩荫制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此处的“古之制”主要指宗法制而非等级制、分封制以及恩荫制,排除A、C、D,选B。3.(2018·江苏扬州三模)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材料体现的周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A.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D.形成大一统的格局答案D解析材料中“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反映分封制,“其长伯……次仲、叔、季……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反映宗法制,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森严的等级制与材料中“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相符,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周代,形成大一统的格局是秦代,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4.(2019·江苏省江阴市四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提到:“(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大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①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②西周的制度带有浓厚的血缘亲情,保留部族色彩③“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④秦以后的独制是指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划分政治等级;族权与政权合二为一,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导致诸侯割据混战。③项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B。5.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C.“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D.“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该故事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状态,即必须服从天子调遣的义务,“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体现了诸侯为天子守疆土的义务,故A项错误;“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体现了对天子述职的义务,故B项错误;“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体现了对天子的军事义务,故C项正确;“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体现了为天子交纳贡赋的义务,故D项错误。6.(2019·睢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A项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B项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