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七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24题1.《汜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A.南稻北粟B.因地制宜C.男耕女织D.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特点。材料中的农业科技著作的出现及其内容,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注重突出生产技术投入以提高农业产量,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D。A、B、C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2.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计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缨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A.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B.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C.牛耕得到较快推广D.青铜时代已经结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见,战国时期湖北大冶铜矿遗址的采掘工具最主要以铁器为主,表明当时铁制工具在手工业的应用中得到普及,反映铁器应用更加普遍,故选A。B、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3.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早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这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汉代长安B.初唐洛阳C.北宋东京D.元朝大都【答案】C【解析】"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说明坊市界限被打破;"白市""夜市"和"早市"等说明营业时间不受限制。这些现象最早出现于宋代。4.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主要原因在于A.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明朝中期至清前期的200年间,尽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整个欧洲,且中国是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但中国经济仍以自然经济为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微弱,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当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故选C。19世纪鸦片才出现大量走私的现象,与题干明清时期时间范围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英国才得以对中国进行大量的商品输出,故D项错误。5.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就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B.世界历史从此开始C.美洲与欧洲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D.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由材料“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可知,以哥伦布发现美洲为代表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各地彼此基本隔绝、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即“全球化进程开始”,故选D。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推广及商品输出扩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A项错误;世界历史相对于“区域历史”而言,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不能反映全球化的全貌,故排除。6.16~18世纪,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地名。这些地区名称冠以“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城市出现B.殖民扩张C.新的民族诞生D.新的国家独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与争夺。材料反映了“16~18世纪”即新航路开辟后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西班牙、英国、法国、荷兰等西欧殖民者在美洲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建立以原宗主国及地名命名的殖民地,可见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殖民扩张,故选B。上述地名并非全部反映城市名称,故A项错误;上述殖民地地名以宗主国名称命名,可见并非形成新的民族,故C项错误;美洲大陆最早独立的国家美国的诞生在18世纪后期,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