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5级2015-2016学年上期第7周历史试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题型题号内容分值能力要求难易度章节考点获取解读调动运用描述阐释论证探究选择题14.1七届二中全会4√0.824.1七届二中全会4√0.834.11954年宪法4√0.6544.1人民政协制度4√0.6554.1人民政协制度4√0.656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0.77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0.7084.1法制建设4√0.659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0.6104.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4√0.65114.3海峡两岸边关系4√0.6124.11954年宪法4√0.55134.1多党合作的民主制度4√0.65144.3两岸关系4√0.615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0.55164.2文革中的民主政治4√0.55174.1人民大表大会制度4√0.5184.21954年第一届人民大表大会4√0.65194.3台湾问题的由来4√0.6204.3两岸关系4√0.6非选择题211)2)3)4)4.14.2人民民主制度与其他制度的比较12√√0.45第二部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革命胜利后,全党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主要目的是A.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B.克服宗派主义作风C.克服官僚主义作风D.加强党的自身建设()2.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是A.工作重心的转移B.两个作风不能变C.党的总任务的确定D.基本政策的制定()3.1954年《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的根本不同是A.国家的政体B.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体现的原则D.表现的阶级属性()4.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5.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221)2)3)4)4.3海峡两岸的关系8√√0.32()6.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络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确立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成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C、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D、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8.有一剧本的主要故事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凌某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反映了凌某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了自己的合法权利B、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C、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D、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9.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10.“这分明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把纷繁的国家问题化简;把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融合。同时,也郑重地向世界宣告:不屈的中华民族有信心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伟大的实践,再一次将成熟的理论升华。”这首网络诗歌赞扬了A.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B.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