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第8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2015·吉林三模·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A.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B.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C.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D.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建立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年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故B项错误;从“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可知限制了市场的作用,导致农民和市场分离,故C项正确;D项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作用,但不能体现其本质,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山东泰安二模·17)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对这两项举措评述最准确的是()A.是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解析】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公有制,故A项错误;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不是对前者发展,故B项错误;两者都坚持公有制,故C项错误;两者都是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北京海淀高三第二学期查漏补缺A卷·7)“以史解史”是回顾和缕析中苏(俄)关系发展史的一个比较可观的方法。按照历史的推演顺序和发展框架,中苏关系可以循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性问题把握其发展的历史轨迹。以下选项正确的是()时间中苏关系及影响①20世纪50年代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在外交上处于孤立地位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出现,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③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调整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④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摆脱苏联模式,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20世纪60年代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解析】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地位,故①错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出现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路线,故②错误;20世纪70年代,为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中国开始调整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故③正确;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4.(2015·北京通州一模·19)“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顺着阳光大道走,一步一步进天堂。”此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A.解放战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三大改造时期D.大跃进时期【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公社还未建立,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也还未建立,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时期只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故C项错误;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正在进行,故D项正确。【答案】D5.(2015·江西上饶三模·34)费正清说:“(清末新政)在农村中,群众对于现代化的反应,常常是强烈的反对。新中国要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加重了捐税,而且在给农民一点利益以前通常是先搜刮他们一通。”这反映了()A.农民反对现代化B.清末新政已失败C.农民没有获得感D.清末吏治最腐败【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析】“新中国要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加重了捐税,而且在给农民一点利益以前通常是先搜刮他们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