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答在试卷上.。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审核:张浩校对:王君卷Ⅰ(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共60小题,其中1-20每题2分共40分,21-60每题1分共40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3.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4.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A.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C.地方实行郡县制,防止割据D.采用法家思想,实行严刑峻法5.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7.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D、君主专制的加强8.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A.李世民B.汉武帝C.朱元璋D.雍正帝9.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10.右图所示的是A.秦朝的疆域B.宋朝的疆域C.元朝的疆域D.明朝的疆域11.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A废丞相B在中央设内阁C创设八旗制度D设军机处12.中国古代选官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C.龙生龙,凤生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13.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14.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郡县制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大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B、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15.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6.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17.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