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说明: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N-14O-16Cl-35.5Na-23Li-7K-39Rb-85Cs-133Ag-108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了原子学说B.提出了分子学说C.发现了稀有气体D.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答案】D【解析】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答案选D。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A.8、8、18、32B.8、18、18、32C.8、18、18、18D.8、8、18、18【答案】B【解析】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是短周期,只有主族和0族元素,第三周期元素从11号Na到18号Ar,共8种元素;第四、五、六周期是长周期,有主族、副族、第VIII族和0族元素,第四周期元素从19号K到36号Kr,共18种元素;第五周期元素从37号Rb到54号Xe,共18种元素;第六周期出现了镧系,一个格里有15种元素,故第六周期元素从55号Cs到86号Rn,共32种元素。综上,选B。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子中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A.136B.50C.86D.222【答案】B【解析】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因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且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222-86-86=50,答案选B。【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以及有关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灵活运用即可。考点:考查原子组成的有关判断和计算4.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A.H∶ClB.C.D.O=C=O【答案】A【解析】A项,HCl的电子式为:,故A项错误;B项表示S2-,正确;C项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正确;D项表示二氧化碳的结构式,正确。综上,选A。5.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A.Na2OB.NH3C.Ca(OH)2D.CaBr2【答案】C【解析】6.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NH3B.PH3C.H2OD.CH4【答案】C【解析】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在所给的非金属元素中,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氢化物最稳定的是H2O,故选C。【点睛】该题关键是明确氢化物的稳定性和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关系,同周期,原子序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同主族原子序数越小非金属性越强;而7号N和15号P同主族,所以非金属性N强于P,6号C、7号N和8号O同周期,所以非金属性O强于N强于C。7.我国最新报导的高超导体中,铊(Tl)是其中之一,已知位于第六周期第ⅢA族,关于铊的说法,可能错误的是:()A.是银白色金属B.Tl(OH)3有两性C.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酸盐D.铊的金属性强于铝的金属性【答案】B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8.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两倍的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CS2B.CO2C.SO2D.SiO2【答案】A【解析】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两倍的两元素是碳元素和硫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CS2,答案选A。【点评】: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结构和物质化学式的有关判断9.同一同期的X、Y、Z三种主族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2XO3、H3YO4、H2Z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H4>YH3>H2ZB.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关系:X>Y>Z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H2XO3>H3YO4>H2ZO4D.原子半径:X>Y>Z【答案】D【解析】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都是逐渐增强的,所以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H2XO3、H3YO4、H2ZO4可知,原子序数是X<Y<Z,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其余选项都是错误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