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2008年学科知识竞赛复赛试卷九年级化学时量:120分种总分:100分注意:①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卷,第Ⅰ卷的答案必须填在第Ⅱ卷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第Ⅱ卷。②本试卷可能需要的相对原子质量:H(1)、S(32)、O(16)、C(12)、Fe(56)第Ⅰ卷(全为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0分)1.实验测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现有+1H、-2O、+4C、+2Ca四种元素,按指定化合价最多可以组成化合物的种数是A.5B.6C.7D.82.碳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种类是所有化合物中最多的。已知碳元素与某非金属元素R可形成化合物CRX,且知在一个CRX分子中各原子的电子数之和为74,则R的原子序数和X的值分别是A.16,2B.35,4C.17,4D.26,33.李可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含18O的带标记的无水硫酸铜粉末a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你认为对该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是A.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克粉末不变B.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克C.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克D.溶液中溶解与结晶体达到平衡状态,有部分带标记的SO42-进入溶液,但固体粉末仍是a克。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右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5.某同学用自己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药品,其称量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图所示称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称量方法是不规范的,药品的实际质量为25.2gB.该称量方法是不规范的,药品的实际质量为24.8gC.该称量方法是规范的,药品的实际质量为25.2gD.该称量方法是规范的,药品的实际质量为24.8g6.下列物质在PH=1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CaCl2、NaOH、KNO3、Mg(NO3)2B.FeCl3、H2SO4、KCl、NaNO3C.NaHCO3、KCl、NH4NO3、Na2SO4D.Mg(NO3)2、Na2SO4、NH4Cl、KNO37.研究物质的变化时可使用具有放射性的18O作为“示踪原子”。科学家希尔和尼尔研究证明,光合作用的通式应更合理地表达为:6CO2+12H218OC6H12O6+6H2O+618O2在光照充分的环境里,将一种植物——黑藻放入含有“示踪原子”18O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分析“示踪原子”,最有可能是A.在植物体周围的空气中发现C.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中发现B.在植物体内的淀粉和蛋白质中发现D.无法确定示踪原子在什么地方出现8.已知反应2H2S+SO2=3S(固体)+2H2O,在常温下向容积为10L的真空容器内通入34agH2S气体和64bgSO2气体(a、b均为≤5的正整数),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气体可能达的最大密度为A.49g/LB.28.8g/LC.25.6g/LD.10.2g/L9.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人一定量的下列物质,能使U形管右侧红墨水的液面明显上升的是A.浓硫酸B.NaCl溶液C.蔗糖溶液D.氯化钙固体10.瑞典科学家用分析湖泊底部沉积层中微量硫酸钙含量大小的方法,得出了玛雅古文明消失是由于持续近百年干旱引起社会动荡而毁灭的结论。其依据是:天旱时,湖水少,湖水中硫酸钙含量高,沉积层中硫酸钙的含量也高;雨水多时情况则相反。玛雅古文明消失此段时期湖底沉积层中硫酸钙的含量特别高。由此推论,你认为硫酸钙的性质应是A.不溶于水B.微溶于水C.易溶于水D.化学性质特别活泼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30分)11.将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右图中能表示该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趋势的(横坐标为所加水的量,纵坐标为溶液的pH)是12.过氧乙酸对细菌和病菌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役中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的消毒。右图为过氧乙酸的结构式,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分子的化学式为C2H4O3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C.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光叶绿体D.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13.鱼苗在长途运输中,为防止颠簸造成洒落,通常将鱼苗装入相对密闭的容器内,但容器内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鱼苗呼出的二氧化碳要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