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本讲主要内容】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化学键的概念、分类、特点、成键条件、表示方法等,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以及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化学键1.化学键概念的理解①概念: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注意:a.必须是相邻的原子间。b.必须是强烈的相互作用,所谓“强烈的”是指原子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即共用电子对或得失电子。②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部或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及阴、阳离子间,对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来说就是分子内的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对由离子形成的物质来说,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这些作用是物质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③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离子键①概念: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②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③成键粒子:阴、阳离子。④成键性质:静电作用。这种静电作用不是静电引力而是指阴、阳离子之间静电吸引力与电子之间、核间斥力处于平衡时的总效应。⑤成键条件:⑥键的特点:无方向性、无饱和性。⑦存在范围:离子键存在于大多数强碱、盐及金属氧化物中。⑧表示方法:电子式。⑨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离子键越强,破坏它所需能量就越大。离子键的强弱主要影响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离子键越强,熔沸点就越高。3.共价键①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②成键元素:非金属元素或某些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③成键粒子:原子。④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对两原子的电性作用。⑤成键条件:非金属元素间原子最外层电子均未达饱和状态,相互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共价键,体系总能量降低。⑥键的特点:有方向性、有饱和性(最外层有几个不成对单电子,即可形成几个共价键)⑦存在范围: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多原子单质、共价化合物(如酸、有机物等)、复杂离子化合物中。⑧表示方法:电子式和结构式(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式子)⑨影响共价键强弱的因素:原子半径和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就越强;共用电子对的数目越多,共价键就越强。⑩共价键的数目:一般情况下,根据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多少,可以得出其参与成键的键目。常见元素的键目为:H:1(单键)X:1(单键)C:4(4个单键或1个单键、1个叁键或……)N:3(一个叁键或3个单键或……)O:2(2个单键或一个双键)共价键的属性:键能、键长、键角共同构成了共价键的属性。键能:拆开1mol共价键或合成1mol共价键所需吸收的能量(单位为KJ/mol)或放出的能量(KJ/mol)。对于同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应是相同的。键长:两个成键的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所以强调平均是因为原子始终在不停的运动,其单位为nm,1nm=10-9m。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如正四面体型的CH4,其键角为109°28´;三角锥形的NH3,其键角为107°18´;但对白磷分子来说它是四原子的正四面体,其键角为60°。4.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5.化学键与反应过程中的吸放热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旧物质的消耗和新物质生成的过程,因此化学反应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并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对分子来说,分子间能够发生反应的根本原因在于先断开原先分子中的化学键(断开旧键),同时生成新的分子(形成新键)。必须注意: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的形成一般释放能量,对于一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就是比较需要吸收的总能量和释放的总能量的大小。如:H2+Cl22HCl可从以下二点理解:①反应需要点燃,是由于断开H—H、Cl—Cl键需要能量。②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是因为反应过程中断开旧键需要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6.物质中的化学键的判断规律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简单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如MgO、NaCl等,复杂离子(原子团)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如(NH4)2SO4、NH4NO3、NaOH、Na2O2等。②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这是因为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原子间共用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