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西北地区重点高中联谊校高考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2007.2.10命题人:齐齐哈尔市八中王华龙江一中刘燕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50分)I卷共25个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中国古代,统治者往往通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或变革,从而巩固统治,促进社会进步。回答1-3题。1、春秋时期各国的改革中出现了“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等内容,这反映了:(1)各诸侯国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要求(2)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承认(3)生产力水平的提高(4)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确立A(1)(2)(3)B(1)(2)(4)C(2)(3)(4)D(1)(3)(4)2、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A按亩纳税B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D奖励耕织3、明朝“一条鞭法”中有利于“社会经济新现象产生”的内容是A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为一条B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C赋役征收白银D根据当时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为历代王朝所沿袭。回答4-5题。4、下列政治制度或措施中不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是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D明朝在地方设三司5、中国官制史上的最重大变革是A形成和完善科举制度B实行九品中正制C确立和完备三省六部制D废丞相,实行三司2005年6月29日正式启动的重走“玄奘之路”活动是中央电视台为“2006中印友好年”特别举办的跨年度跨国界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回答6-9题6、司马迁以“凿空”(探险、打通孔道)二字,高度概括了A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B张骞出使西域C玄奘西行D郑和下西洋7、以下属于中国与印度经济文化交流见证的是(1)郁金香(2)菩提树(3)玉米(4)十进位记数法A(1)(2)(3)B(1)(2)(4)C(1)(3)(4)D(2)(3)(4)8、新中国成立后,丝绸之路上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文革”时期9、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和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次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是A结果是建立起民族独立国家B制定革命纲领C由国内最高统治者担任运动领袖D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农业问题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应重视“三农”问题。同时农业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关心的重大问题。回答10-13题。10、孙中山先生阐述的新三民主义含有富民思想,这主要体现在A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B反对民族压迫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D限制小私有者11、中国共产党的下列措施中,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1)土地革命(2)减租减息(3)米棉之战(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1)(2)(4)B(1)(2)(3)C(1)(3)(4)D(2)(3)(4)1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处理土地问题的方式是A没收封建贵族地主土地B由农民赎买土地C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D按户分配农村公有土地13、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中,都注意解决土地问题,下列国家中解决土地问题的政策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推动了工业革命进行的是(1)英国(2)法国(3)俄国(4)美国A(1)(2)B(1)(3)C(1)(4)D(3)(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回答14-15题。14、改革开放以来促成上海经济发占的重大事件有:(1)与深圳、珠海同时成为经济特区(2)1984年成为国家开放的沿海十四个城市之一(3)1991年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4)宝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5)上海港建成A(1)(2)(3)(4)B(1)(2)(4)(5)C(1)(3)(4)D(2)(3)(4)15、党的十六大报告作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决策,这一战略决策:(1)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2)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3)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辅相成(4)有利于特色经济区和经济带形成、扩展(5)有利于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A(1)(2)(3)(4)(5)B(1)(2)(3)(4)C(1)(3)(4)(5)D(2)(3)(4)(5)近代以来,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