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阴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选择部分:(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B.迷信思想根深蒂固C.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D.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3.《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从事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材料表明司马迁A.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B.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C.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D.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4.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古代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说明A.体现了“耕者有其田”B.土地买卖相当频繁C.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此规定的目的是A.维护井田制B.重农抑商C.奖励耕织D.保护私有财产6.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田庄手工业7.“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显摆的财富不可能有A.精美的青铜酒樽B.削铁如泥的钢刀C.色泽鲜艳的彩瓷D.波斯风格的织品8.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A.“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B.“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C.“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D.“匠有常主,记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9.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由此记载可知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10.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11.“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12.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