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_第1页
1/6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_第2页
2/6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_第3页
3/6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基础巩固114世纪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反映了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A.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要求B.摆脱封建神学束缚的要求C.建立新的宗教教派的要求D.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解析中世纪,西欧的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要求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于是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答案B2下面两幅作品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们都()A.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B.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C.赞美了人体的美丽和人性的伟大D.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解析本题所提供的两幅美术作品,都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对人性之美的展示。答案C3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潮是()A.基督教神学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D.信仰得救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赞扬了人的高贵和尊严,这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潮,故选C项。答案C4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的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这里的“质的变化”是指()A.弘扬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与文化B.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C.宣扬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思想D.将宗教信仰与抨击专制相结合解析文艺复兴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性质上有别于封建传统文化,故A项正确。B项只是其表面现象;C项违背了文艺复兴的宗旨;D项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答案A51517年,为反对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它的发表()A.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B.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进入了高潮C.引发了德国大规模的农民战争D.迫使教皇承认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解析1517年,马丁·路德对赎罪券的效用提出质疑,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这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答案A6下列各项,最有可能出自马丁·路德之口的是()A.“信仰高于理性”B.“信徒皆是祭司”C.“教权高于王权”D.“教皇至高无上”解析“信仰高于理性”,实际上否定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和作用;“教权高于王权”“教皇至高无上”,是维护教会统治地位的理论。因此,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答案B7宗教改革使基督教信仰回归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其中的“隔阂”不包括()A.《圣经》B.教皇C.教士D.烦琐的宗教仪式解析宗教改革反对封建天主教会,不反对宗教信仰,《圣经》是“基督教信仰回归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均错误。答案A8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其实质意义在于()A.确立了“依靠信仰才能得救”的新教义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C.为德国和西欧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解析“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即人们只要信仰上帝便可获救,不用通过天主教会这一中间环节,这就从本质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答案B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首先赦免受教士责难的人,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其次赦免犯罪、犯规或过分无节制的人,不论他的过错多大。……只要是罗马教会之匙所达之处,我都可以赦免你该在炼狱接受的惩罚。——赎罪券贩子的赦罪词(1)你如何看待天主教会出售赎罪券的做法?(2)马丁·路德是怎样驳斥赎罪券贩子的谬论的?参考答案(1)出售赎罪券,是天主教会愚弄人民,掠夺和聚敛钱财的重要手段。(2)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能力提升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A.“天圆地方”说被打破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天主教会的地位动摇了D.“太阳中心说”的创立解析14~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教会束缚,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故B项正确。答案B2有人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是因为《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历史试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