堇鼎堇鼎铭文题1图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涂写在答题卡上。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卷上。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右图是1974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堇鼎,其铭文大意为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礼乐制D.分封制2.右图是公元前三世纪末期的中国局势图,最终完成国家统一的是A.①B.②C.③D.④3.“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B.皇帝制度C.三公九卿制D.郡国制度4.西汉初期,“取周秦之制而兼用,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体制”。材料中的“体制”是A.郡县制B.分封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5.史料记载:某个历史人物“累迁殿中丞,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该材料应出自A.《汉书》B.《宋史》C.《明史》D.《清史稿》6.“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A.世袭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科举制7.某学者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②①③④题2图度创立于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8.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科学”指三省A.各司其职且办事效率提高B.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C.相权分散且保证皇权独尊D.相权分三且互相制衡9.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是“主荒臣专,威服下移”。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分相权,中书门下同相B.设内阁,亲理国家大事C.裁行省,实现权力集中D.废丞相,权归六部分掌10.“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文字说明军机处①因西北用兵而设②提高了行政效率③是由皇帝的亲信组成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不断加强中央集权B.调整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C.改革的根本是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D.变革的主要内容是君主专制的强化12.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材料中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A.废除债奴制B.实行财产等级制C.设立五百人会议D.按地域选举将军13.“(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这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主权在民B.小国寡民C.轮番而治D.直接民主14.《罗马法概论》指出:“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公开法律”指的是制订A.公民法B.《十二铜表法》C.万民法D.《民法大全》15.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说:“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这反映了罗马法1830年英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局部)A.限制贵族利益B.一定程度上的人性化C.开启注重证据的先例D.维护平民利益16.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合适的政治制度”指的是A.君主专制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D.民主共和制17.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英国人口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此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看右图,指出为解决图中反映的问题,当时英国采取的对策是A.颁布《权利法案》B.确立责任内阁制C.推行政党政治D.实行议会改革18.华盛顿1786年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