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金华十校联考)下表为《美国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指数表》。对该表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年份玉米产量(百万蒲式耳)麦产量(百万蒲式耳)农产品价格指数(1913=100)19292622.2806.613819302081.1851.011719312567.3900.28019322908.1726.957——据福克讷《美国经济史》整理A.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农业冲击不大B.“新政”对农业的调整初显成效C.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以保持低价D.美国农产品出现严重“生产过剩”解析:选D根据表格玉米产量、麦产量总体上升,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降,可知农产品供需失衡,“生产过剩”,价格下挫,故D项正确。2.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解析:选B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为渡过危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3.“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英国政府最受尊重的元老此时也出书鼓吹计划一事的重要性,书名为《复苏》,他在书中主张,社会必须经过妥善筹划,方能避开大萧条性质的恶性循环。”材料表明()A.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被广泛接受B.西方大萧条反衬了经济计划的优点C.实行计划经济才能摆脱经济危机D.英国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解析:选B世界范围内发生经济危机时,苏联由于实行有计划地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说明制定经济计划有利于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4.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上述言论在本质上反映了()A.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B.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C.新政侵蚀了自由主义根基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解析:选A罗斯福新政实施之后,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原来的自由主义,有些人发出了批评的声音,说明美国自由传统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批评的声音只是少数,罗斯福政府没有失去民众基础,故B项错误;新政本质上维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根基,故C项错误;个别不同的声音不代表整个社会的共识,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5.(2016·宜春一模)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解析:选D根据材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实施社会保障计划”可知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底层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6.“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C.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要求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解析:选C题目中“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说明了罗斯福新政顺应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要求,故C项正确。7.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B.开创了国家干顶经济的先河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解析:选C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现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安定,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最准确的表述为调整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正确;计划不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