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诗词复习专题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这首诗通过在谢脁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的苦闷,也流露出了的思想。诗歌开头采用的是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_的浪漫主义特色。2、"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1、怀才不遇、抑郁难平消极避世直抒胸臆豪迈奔放2、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词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答:。1、重峦叠嶂里,残阳夕照,紧闭城门。戌边关城被笼罩在昏沉沉的暮霭中。这一句渲染了萧条肃杀,荒漠寂寥的景致。(二)1、上阕写了哪些景,有何作用?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渲染出西北边地的荒漠,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2、“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3、这首词是范仲淹在西北军中所作,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三)9.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10.“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分)答案:9、边塞秋色思乡之情10、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答案:(1)D(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3.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寓情于景断肠2深秋晚景图3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二)7.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答案:“秋思之祖”〈1分〉思乡(2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分)欣赏下列诗歌,完成6——8题。(7分)【甲】乡愁(节选)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乙】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6.“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