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课标要求】(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考点串讲】一、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原因:①政府政策的影响,特别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②近代商业发展的影响。③西方国家把西方生活方式移植过来。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改革革命的发展,冲击着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2、物质生活的变化衣: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食:西餐在通商口岸流行。住:西式建筑在租界地区出现。西式洋房。3、社会习俗的变化(1)“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南京临时政府法令)(2)礼仪的革新①交际礼仪的变化——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礼节,用同志、先生等称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②婚俗礼仪的变化——婚姻自由是新式婚俗的基本内容。③丧葬礼仪的变化——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习俗引起国人注目。④新节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采用公元纪年,增添了国庆、元旦等节日。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交通事业的发展1.铁路①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②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2.水运:1872年,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3.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二)通讯事业的发展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了中国近代第一条电报线,近代电讯业开始发展。三、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用心爱心专心从维新运动时起,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戊戌变法期间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以及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青年》等发挥着制造舆论、唤起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2.看电影:①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19世纪末传入中国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成功的电影《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诞生。③1931年摄制的《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3、互联网:1969年,诞生于美国。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