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攸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皇太极死后,在其弟多尔衮与其子豪格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皇子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表示皇位必由皇子继承,甚至严厉提出“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这反映出()A.血缘关系是影响皇位继承的唯一因素B.清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的强化C.议政王大臣会议妨碍了皇权的集中D.满族统治者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2.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宗法制遭到破坏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分封制受到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3.“亲情是缘,相聚是缘”“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中国人心底的情结。与此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4.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家国同构观念B.孝敬父母C.中央集权意识D.安土重迁理念5.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布衣卿相,礼贤下士”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皇帝制瓦解B.官僚政治形成C.郡县制瓦解D.贵族政治形成6.《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A.宗教色彩B.神权色彩C.宗族色彩D.王权色彩7.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B.受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C.君主专制政体D.中央集权制度8.《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这个制度延续到了汉代……作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因为有一批其权力严格受到限制的王国当时容许与数目远为众多的郡一起存在。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但又稍有修改),最后演变成现在仍在实行的制度。”据此分析可知,现在“省县制”的渊源是()A.分封制B.世官制C.郡县制D.朝议制度9.“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10.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以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帝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11.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A.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B.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12.“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A.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B.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C.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D.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13.钱穆曾评价:“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强调这种制度()A.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B.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稳定C.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D.易于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14.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枢密院C.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