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时空坐标单元主旨(1)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先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上台后,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暴露,苏联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2)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迎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20世纪70年代,“滞胀”的出现,使得西方各国纷纷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科技的发展,迎来了“新经济”时代。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2)具体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2.爆发: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3.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4.影响(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2)国际关系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②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5.胡佛反危机措施: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恶化,社会动荡不已。[轻巧识记]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胡佛反危机的“自由放任”政策失败,加剧了经济危机。2.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3)调整农业: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减耕减产。(4)实行福利制度: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5)社会立法: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保障工人基本权利。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4.影响(1)国内影响: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人民生活改善;缓和了社会危机,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2)世界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易错提醒]罗斯福新政并没有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改变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未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核心问题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应对措施及教训史料一同1929年相比,1932年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经济大萧条研究》史料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②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史料三“是胡佛政府③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让人们有活干;于是胡佛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把钱贷给处于财务困难的私人企业和银行;也正是胡佛在经营政府时,不怕出现最大规模的预算赤字。”1930年5月,胡佛批准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大幅度提高887种商品的关税,1931年底对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新美国经济史:从殖民地时期到1940年》[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经济大危机的危害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经济危机波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史料二:胡佛政府解决经济危机的指导思想②“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胡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史料三:胡佛政府的干预措施③“建立了好大的公共工程”“建立了重组金融公司”“大幅度提高887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