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承载了多少欢笑离合,谱写了多少壮曲悲歌。巍巍昆仑,见证抵御外族侵略的巨龙长城;滔滔黄河,演绎征战南北的铁骑交鸣。并吞六国,功绩炳史册;横扫千钧,虎视何雄哉!焚书坑前,冤魂烟消帝业;兵马俑阵,仪仗再显雄风……历史的天空,已经烟消云散,然而是非功过,依旧评说千秋……过秦论贾谊课文学习目标与重点一、了解贾谊其人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三、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懂得居安思危,忧国忧民。二、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语、句式的特殊用法;学习本文作为议论文的写作方法;第一课时文学常识基础知识走近作者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贾谊之像[1]贾生:指贾谊;宣室,未央宫的正殿。贾谊在汉文帝时担任朝官还很年轻,因一些建议触犯权臣,被放逐。文帝在宣室祭神后接见了他,问鬼神的本源,贾谊说得头头是道。[2]才调:指才气、才能。[3]“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矛头直指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封建统治者,有讽有慨,寓慨于讽,并发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可惜文帝空自夜半虚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则不遇的实质。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毛泽东《贾谊》贾谊井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贾谊(前200-前168),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年少即以作诗属文闻于世人。河南郡守吴公爱其才,招置门下,后吴为廷尉,乃荐之于汉文帝,年二十余,召为博士(学术顾问)。因得文帝赏识,一年之中即迁太中大夫。又建议文帝改革政治制度、法令,文帝欲任之为公卿,由于他在朝廷上力主革除政治弊端,触犯了当时权贵们的利益,遭大臣周勃、灌婴等谗毁,被贬湖南长沙,任长沙王太傅。甚为失意,渡湘水时写《吊屈原赋》,以屈原自比。在长沙三年,召回长安拜为梁怀王太傅,多次上疏,批评时政。后梁怀王堕马而死,贾谊自惭失职,哭泣余年也死,时年三十三岁。贾谊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他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的主张,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他的政论散文,全面地阐述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出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的《过秦论》被后人誉为“西汉鸿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贾谊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其中《过秦论》总结了秦代兴亡的教训,实则昭汉之过。贾谊在贬居长沙途中,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以自谕,亦有《鹏鸟赋》(亦作鸟赋鵩)等作品。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咏贾谊毛泽东(1954)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贾谊祠碑廊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课文时代背景介绍秦王嬴政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盛极一时的王朝,最终在农民起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