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共52分)1、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C.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转为热能、电能为人类所利用D.化石燃料蕴藏的能量来自远古时期生物体所吸收利用的太阳能2、美国科学家将铅和氪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的新元素,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差为A.47B.57C.61D.1753、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这项研究曾获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4、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元素A.一定是ⅡA族元素B.—定是金属元素C.一定是正二价元素D.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不是金属元素5、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A.氯气与H2S能发生置换反应B.HClO4酸性比H2SO4强C.盐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D.受热时,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6、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A.B.C.D.7、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可表示为A.v(NH3)=0.01mol/(Ls)B.v(O2)=0.001mol/(Ls)C.v(NO)=0.001mol/(Ls)D.v(H2O)=0.045mol/(Ls)8、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NaOHB.H2OC.MgCl2D.Na2O29、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HClO4>HBrO4>HIO4B.碱性:NaOH>Mg(OH)2>Al(OH)3C.稳定性:PH3>H2S>HClD.非金属性:F>O>S10、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姓名:班级:考试号:试场: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1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Q1+Q2>Q3B.Q1+Q2>2Q3C.Q1+Q2<Q3D.Q1+Q2<2Q312、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D.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13、足量的Fe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应加入下列物质中的A.NaNO3溶液B.NaCl固体C.水D.CuSO4粉末14、直接提供电能的反应一般是放热反应,下列反应中能提供电能的是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H2与Cl2燃烧反应15、反应A+3B=2C+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15mol/(L·s)②v(B)=0.6mol/(L·s)③v(C)=0.5mol/(L·s)④v(D)=0.45mol/(L·s),则反应进行由快到慢的顺序为:A.④>③>①>②B.②>④>③>①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16、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17、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如下:2H2+4OH—+4e—=4H2O,O2+2H2O+4e—=4OH—。据此作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O2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池总反应为2H2+O2=2H2OC.反应时负极附近pH增大D.氢氧燃料电池属于环境友好电池18、在一定条件下,将A2和B2两种气体通入1L密闭容器中,反应按下式进行:xA2(g)+yB2(g)2C(g),2S后测得反应速率如下V(A2)=0.4mol/(L·s)V(B2)=1.2mol/(L·s),V(C)=0.8mol/(L·s)则该x和y的值分别为A.2和3B.3和2C.3和1D.1和319、下列有关碱金属铷(R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B.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