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卷注:卷面分值100分;时间:7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35题,共70分)1.下列文献记载,按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②“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房”③“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④“封建亲戚,以藩屏周”A.④①③②B.④①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④①②2.把族权、政权和神权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等级秩序,具有维护政权的作用。材料评述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3.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4.秦始皇构建强大封建王朝时,曾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其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通过控制郡守和县令任免权,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优秀军事人才可以担此重任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5.“(剌史)以六条问亊,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五条,二千石子弟恃估荣势;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可见刺史的设置A.不干涉郡国正常的行政权B.削弱了丞相的权力C.彻底解决了封国威胁问题D.严重威胁到了皇权6.北宋的号令总是以皇帝的诏敕文书方式传递,肯定要经皇帝批准才行,可是……“凡制敕所处,必自宰相”。这说明A.君主与宰相共治天下B.宰相制度制约君权C.君权与相权矛盾加剧D.君权为主相权为辅7.“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导致上述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8.“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科举取士,选拔人才D.完善机构,皇权至上9.宋代某中央机构之下设有盐铁、度支(规划收支)等部门,该机构的长官应为A.同平章事B.枢密使C.参知政事D.三司使10.胡惟庸案后,明太祖加强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和百官,同时赋于其封驳之权,此后给事中的人员不断增加,位阶有所提升,但其品秩降低,然给事中仍可以七品之卑,退上封事,指斥大臣,明代君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扩大给事中的监察职能B.提高中央政有行政效率C.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D.以小驭大强化君主权力11.清朝军机处最初设置了三位大臣,即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后来逐渐增加,最多时达十一人。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办理皇帝交办的机要事务。这反映了清朝A.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B.分化事权以获集权C.大力构建权力制衡机制D.封建制度由盛转衰12.下列关于明代内阁制和清代军机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朝设置军机处用来取代内阁制度B.内阁无权向六部发令,军机处则有权发令C.两者都无权向六部或各省发布命令D.内阁首辅等于宰相,军机处是临时性机构13.在古希腊神话里,主持正义和秩序的女神是忒弥斯。其形象通常是:身披白袍、头戴金冠,左手提一秤,右手举一剑,倚束棒的蒙眼女神。以下对之解释不准确的是A.白袍可能是象征道德无瑕B.王冠可能是因为正义尊贵无比C.蒙眼是表明司法要靠理智D.剑表示对作战不力者制裁严厉14.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公民手中。”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A.人民主权原则B.平等自由精神C.资产阶级属性D.人文主义色彩15.《欧洲历史》说:“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代议制形式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说明了A.古希腊民主与近代西方民主是完全不同的B.雅典民主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C.雅典民主比西方代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