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五次双周练试题考试时间:2016年12月16日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2.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D.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3.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表明A.《十二铜表法》是在奴隶反对贵族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以维护罗马平民利益为根本目的C.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上照搬了罗马法的原则D.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是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的重要因素4.张友伦在《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中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政体的产生和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指联邦政体B.欧洲的立法机构至上,没有分权和制衡C.“分权与制衡”是联邦宪法的典型特征D.联邦宪法的民主性体现在以议会为中心5.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6.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A.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B.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C.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D.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7.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8.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9.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10.《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这主要说明()A.中国特色人民代表大会制已确立B.新中国诞生为民主党派的创立创造条件C.有中国特色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