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1.1610年,《星空使者》一书出版,时人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发现了新宇宙!”材料中省略的“”应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爱迪生D.普朗克解析:伽利略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生活时代是16—17世纪,与材料时间相符,故A项正确;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是在19世纪,爱迪生、普朗克是在20世纪。答案:A2.1987年,英国发行了一套纪念《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300周年的邮票。其中,如图纪念的科学成果是()A.自由落体运动B.万有引力定律C.运动三大定律D.狭义相对论解析:由题干材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可知作者是牛顿,由图片“苹果”可联想到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可知是万有引力定律。答案:B3.1861年1月,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达尔文进化论()A.从科学理论跃升为社会革命B.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妇孺皆知C.从科学实验升华为理论阐述D.从自然科学影响到社会科学解析:根据材料“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借鉴,故D项正确。答案:D4.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蒸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电力和内燃机,故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能源动力不同。答案:D5.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被称为“电气时代”是因为()A.电进入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B.电力能满足各种工厂的需要C.发电机促使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出现D.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发明开始的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了电气时代,主要是因为电力进入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故选A。B、C项都是说了一个方面,D项说法错误。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世纪的人,力求达到知识的完全的合理的协调,把这当做是哲学及宗教的目标……伽利略与牛顿的物理学,推翻了这个自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科学采取了建立在力学基础上的常识性实在论。——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材料二近年来物理研究,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状态,或者说进入了17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状态。一方面它的古典的背景,即牛顿的动力学与麦克斯韦的电磁学,依然在应用,依然在产生具有伟大价值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今日最惊人的发现——原子结构的理论方面,古典的定律又已失其效用,而我们不得不接受相对论与原子论概念。——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材料三1842年,迈尔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论无极界的力》,终于在德国的《化学与药物杂志》上发表……但没有受到人们的青睐,反而受到不少嘲笑和攻击……焦耳把自己的实验成果写成论文《论伏打电池所产生的热》……焦耳的学术成果和迈尔的成果一样,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遭到权威们的反对,使他的论文不能立即发表。——《蒸汽机带来的革命》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的物理学”的历史作用。(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7世纪物理学的伟大贡献和“近年来”物理学研究的伟大贡献,并指出二者的关系。(3)材料三中,迈尔和焦耳的遭遇说明了什么?答案:(1)作用:推翻把科学当作是哲学及宗教的目标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2)17世纪贡献:经典力学;“近年来”贡献:相对论和量子论。关系:相对论和量子论发展了经典力学。(3)说明:一个新的科学理论要冲破传统理论的束缚是十分艰难的。[基础巩固]1.如图是波兰首都华沙的一座纪念碑,纪念的是近代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的主要成就是()A.提出“日心说”B.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C.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D.提出宇宙没有固定的中心解析:从“波兰”“天文学家”和图片信息,可知是哥白尼,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日心说”。答案:A2.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