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结构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后期时间:1919年~1949年,共30年基本线索:主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争取民族解放近代史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年~19世纪60年代):鸦片战争是开始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新思想萌发;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和最终形成;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反映了中国人的抗争和探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北洋军阀专制独裁;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和新文化运动为革命转型奠定基础七年过渡(1949年10月~1956年12月):1949年10月至1952年年底,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953年至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从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等方面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探索中曲折发展的二十年(1956年~1976年):前十年既有成绩,也有失误;后十年的“文革”是最大的曲折,这时期的成就主要在科技和外交领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2006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突破“左”倾思想束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代前期时间:1840年~1919年,共80年基本线索:帝国主义与封建统治者相勾结,将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的近代化阶段革命的新曙光和国民革命运动(1919年5月~1927年7月):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共成立;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1927年8月~1937年7月):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走向成熟;国共两党尖锐对抗;日本侵华及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取得近百年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人民解放战争(1945年8月~1949年9月):重庆谈判、政协会议争取和平、民主;内战爆发,推翻国民党22年统治;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召开;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现代史时间范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06年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年10月~1956年12月);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1956年12月~2006年)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模块一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特征】本单元内容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这一时期,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清政府,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还是外交上均已走到穷途末路。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内部矛盾,从而爆发了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形成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第一次高潮;在思想界,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揭开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序幕。【考点解读】一、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只有掌握了本目内容,才能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以及中国战败的根源。复习本目内容时,既要联系世界史和中国古代史知识,又要简化教材,抓住关键:战争前夕的中国,危机四伏,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呈现出封建末世的衰败象征。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财政拮据;政治上,官场腐败,军备松弛,阶级矛盾尖锐;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目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