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高一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2015.11说明:本试题共150分,时间150分钟。其中第Ⅰ卷42分,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108分,为主观题。第Ⅰ卷(42分)一、(每小题3分,共30分)1.D(A应为“冷漠”;B“赂”应为“lù”;C应为“黯然神伤”)2.A(交汇: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会合。交会:会合、相交。“交汇”适用对象多指水流、气流等事物,而“交会”适用范围较广,不限于此。淹没:大火漫过;盖过。湮没:(逐渐)埋没。“节减”指节省减少,动词;“节俭”指节约俭省,用钱用物有节制、不浪费,形容词。“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受权”指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3.B(“像是”表猜测,不是比喻词)4.B(A“十室九空”是指残酷搜刮、严重灾祸造成的贫困、流寓或死亡的凄凉景象,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C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D“不耻下问”是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5.B(A句搭配不当,“杰出”修饰的对象一般是人物或其才能,成就等,而不包括某一事物的“意义”。可把“杰出”改成“巨大”、“重大”、“伟大”等;C“缓解地铁线路载客量”,动宾搭配不当;D项搭配不当,“保障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应为“保证安全事故不再发生。”)6.A(B项,正确的标点符号应为“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常人之心”与“哲人之心”属并列关系;C项,表示约数的相邻两个数字之间不用顿号,“五”与“六”间的顿号应删去;D项,“家庭”后的顿号改为逗号,属于并列层次不当。)7.D(郭沫若不正确,应为鲁迅)8.C(A.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D.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9.C(均为“假如没有”。A尽/举起;B登上/成功;D把……当作边邑/粗鄙。)10.C(A结构助词“的”/到;B疑问代词,哪里/语气词;D将要,快要/尚且,还,都)二、(每小题3分,共12分)11.A(再:两次)12.C(而:连词,都表转折。A.为:介词,因/介词,替。B.以:介词,因/连词,表目的。D.乃:副词,于是/副词,才。)13.B(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14.B("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无中生有)三、(20分)15.(1)送行的人听了,都瞪大了双眼,头发全部向上竖了起来把帽子都快要撑上去。(3分。“瞋目”“上”“指”各1分。)(2)特意派遣将领守护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3分。“所以”“出入”“非常”各1分。)(3)况且有报复人的志向而让人知道,这是不安全的。(2分。“报”1分,“殆”1分。)16.(1)答案示例:①鸟:是诗人自比,即使“嘶哑的喉咙”仍要歌唱,鸟的歌唱正是诗人对抗战不屈、抗争的颂歌。②土地:代指国家,“暴风雨所打击着的”指残酷的战争正在自己的国土进行,国家正承受着战争的蹂躏。(找出意象1分,能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意象的内涵1分;能找出两处并结合诗句恰当分析,即可得满分4分)(2)答案示例:本句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诗人以鸟儿自比,即使死了,连同羽毛也要化为祖国的泥土。这种自问自答的语句形式,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强烈深沉的爱国之情。(答出情感内容2分,分析抒情方式2分,共4分)17.(1)风萧萧兮易水寒(2)如今人方为刀俎(3)为人谋而不忠乎(4)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5)不知为不知(6)一则以惧(7)而敏于行(8)文质彬彬四、(8分)18.(子夜春蚕)(4分)19.答案示例:青苔于阴暗潮湿的石缝展示翠绿,意在提醒我们:在卑微中实现价值。(内容2分,句式、表达2分,能表达准确、合理即可)五、(16分)20.①本句是文章的文眼,有启领下文的作用。(答出“启领下文”即可得1分)②作者写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杭州、洛舍、祖籍广东、北大荒,在这里作者都没找到故乡的感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