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实验小学三语(上)《拉萨的天空》7.《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主备人:陈海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方案导学策略个性调整活动一:初读文本,扫清障碍1.听朗读录音,练习朗读。2.小组齐读。3.自学词语,读准字音活动二:初步感受拉萨的天空之美1.朗读第一自然段2.思考,文中哪些词描写了拉萨天空的美?找一找,画一画。3.理解“日光城”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豪情的塞北,秀美的江南。前几天,我们刚刚领略了美丽富饶的北大荒,如诗如画的西湖。今天,我们再到我国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拉萨)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那里的天空。(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听录音读课文。2.你能像播音员阿姨那样读好课文吗?(学生自读课文。)3.自学词语,读准字音三、以读代讲,引领读书内化。(一)第一自然段。1.请喜欢第一自然段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3.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湛蓝”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谁能告诉我。“透亮”又是什么样的?4.谁能读好这两个词语。指名读,齐读。5.作者光用“湛蓝”、“透亮”形容拉1如皋实验小学三语(上)《拉萨的天空》活动三:指导写字1.小组讨论书写注意点:2.学生练写。萨的天空还觉得不够,还打了个比方——“蓝宝石”什么样子?6.这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起读。7.谁能再说说:“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课件: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9.再把第一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四、指导写字:1.小组讨论书写注意点2.学生练习2如皋实验小学三语(上)《拉萨的天空》7.《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主备人:陈海燕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活动方案导学策略个性调整活动一:精读课文,感悟拉萨天空之美。学习第三自然段,1.朗读第三自然段,2.找出最能表现出你心情的词语。3.朗读、评议。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一、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那么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一起去看看吧!二、精读课文,感悟拉萨天空之美。1.过渡:拉萨的天空究竟是怎样的湛蓝、透亮?让我们闭上眼睛,乘坐飞机前往遥远的拉萨——(1)拉萨到了,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让我们尽情欣赏拉萨的天空吧!(配乐欣赏一组天空的图片)(2)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2.学习第三自然段(1)引导想象:小游客们,站在这湛蓝透3如皋实验小学三语(上)《拉萨的天空》3.集体交流,指导朗读。学习第五自然段。1.自由朗读。2.你知道了什么?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活动二:诵读课文,传达拉萨天空之美1.模拟情境,尝试介绍2.组内展示3.组内评议。4.齐读课文。亮的天空下,你最想做什么呀?(2)出示第三自然段:快速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你这样的心情?(板书:让人神往)(3)指名读:谁能把你的这种感受告诉大家?3.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1)过渡:多么神奇的天空啊,它牢牢地吸引着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久久不忍移开,可是,让我们移不开目光的又何止这些呢?拉萨的天空那么美丽,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四自然段,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a请小朋友反复读读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