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徽省蚌埠市_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试卷VIP免费

安徽省蚌埠市_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试卷_第1页
1/26
安徽省蚌埠市_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试卷_第2页
2/26
安徽省蚌埠市_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试卷_第3页
3/26
安徽省蚌埠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每当谈起战争话题,总有人觉得推崇谦谦君子的中国文化缺少铁血霸气的一面。从史实上看,中华文明崛起于中原农耕地带,四面受攻。特别是北方毗邻草原游牧民族,战争频仍。然而,从黄帝北逐荤粥开始,历经夏、商、周、秦,直到汉武帝、唐太宗分别击败匈奴、突厥,中原文明始终经受住了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文化爱好和平。孔子说,“仁者,爱人”。以爱护别人为己任的仁者,当然不会热衷于剥夺别人的生命。汉传佛教强调“慈悲为怀”,主张吃素,连动物的生命都不愿意剥夺,遑论战争。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更加充分。他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武器、战争都是不吉祥的东西,也不是君子所喜欢的,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用它;“若美之,是乐杀人”——如果喜欢武器、推崇战争,就是以杀人为乐;“夫乐杀者,不可得意于天下”——以杀人为乐的人,不可能真正得到天下人的认可。中国文化重视精神,追求正义,有重义轻死的一面。比如,孔子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在战争上,就是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一般的征服者战争,能胜则愿战,不胜则愿降;必胜则必战,必败则必降。而中国文化更推崇的却是:无关正义,必胜亦不战——不打不正义的战争,不欺凌弱小;正义所在,必败亦必战——即便敌强我弱,明知必败,也会勇于亮剑、绝不屈服,甘愿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自恃武力强大而敢于言战,不是真正的勇敢;重义轻死,明知必败亦必战,才是真正的勇敢,也是中华文明不灭的关键之一。虽然不推崇战争,但是中国文化对于战争的研究非常深入。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是什么?中国文化很早就对此做出了明确论述——民心。《尚书.泰誓》说,商纣王“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商纣王虽然有亿万臣民,但人人离心离德;周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周武王虽然只有三千臣民,却是众人一心,因此周武王就有能力战胜商纣王。《孙子兵法》提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包括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其中,道是居于首位的决定要素。道是什么呢?就是得民心。“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也就是说执政者能够让老百姓与自己同心同德、同生共死,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0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化奉行的不推崇战争的理念,导致了中华民族曾经任人宰割的历史。B.老子关于战争的论述超越了孔子和汉传佛教,诠释了中国文化如何“得意于天下”C.一般的征服者自恃武力强大而敢于言战,中华文化则爱好和平,“义”字当先。D.中国文化虽然不推崇战争,但是却深人研究战争,这是中华文明不灭的关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回顾了中原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战争历史,为下文论述中国文化的战争观作准备。B.“仁者爱人”“慈悲为怀”及“兵者,不祥之器”这些言论都直接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战争观。C.中华民族追求正义,这种“重义轻死”的精神传统成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一个关键因素。D.针对中华文化对战争的看法,文章分别从不推崇、不惧怕、胜负根本在民心三个方面阐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武帝击败匈奴的例子表明,军事优势并非只由军事技能、武器装备决定。B.孔子主张“杀身以成仁”可见中国文化体恤民情民心,有爱好和平的一面。C.周武王以三千臣民打败商纣王亿万臣民,可见民心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D.中华文化以民心为战争胜负的根本,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答案】1.C2.B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安徽省蚌埠市_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试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