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察失真原因分析及对策根据部领导的安排,本人就如何搞好干部考察,尽量避免考察失真,与各位领导同事共同探讨、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导致干部考察失真的“几种误区”误区之一。“印证式”考察。这种考察主要是考察者带有一定意图和观点,有目的地去考察,或按事先定好的人选进行考察,证明组织拟任的人选是正确的,领导准备使用的人才是优秀的,或帮助要关照的人进入提拔圈。由于考察者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引导干部群众真实、客观地发表对拟提干部的评价,以致考察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误区之二。“顾虑性”考察。这种考察主要是我们个别同志在实施考察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心存顾虑,有的怕考察不理想领导不高兴,有的担心汇报泄密得罪人,也有的因关系复杂干脆说好不道丑,以致在考察中有些问题不敢从深层次去挖掘,考察后不敢大胆地把考察了解的情况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误区之三。“公式化”考察。这种考察主要是采取常规的、已经公式化了的考察办法,一般是采取个别座谈和民主测评,以听、看为主要手段,不能将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结合起来、将静态考察与动态考察结合起来、将组织评价与群众口碑结合起来,考察方法比较单一、呆板,无法全面、深入地反映被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误区之四。“狭窄性”考察。这种考察主要是在考察对象和考察范围上存在局限。考察范围一般也只注重工作圈,忽视社交圈;注重本单位意见,忽视服务对象意见;注重上级意见,忽视基层反映;注重工作情况和经济建设情况,忽视思想道德情况。因此,无法对被考察对象有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掌握。所以,在这次乡镇考察中,测评对象增加了座落在本乡镇规模以上的企业负责人和部分人大代表、党员代表、政协委员;还在街道上设立问卷调查点,调查人员为未参加测评大会的村组干部、人大代表、党员代表、政协委员、城镇居民,对每个班第1页共9页子成员进行“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的调查,掌握干部的群众口碑情况。误区之五。“神秘化”考察。这种考察主要是严密封锁消息,考察时间不公布,考察人员不公示,考察职位和任职条件不宣布,没有给广大干部群众太多的比较权和选择权,仍然没有走出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所以,在这次乡镇党委换届考察中,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提前进行了预告,在传统测评的基础上,还分“优、一般、差”三个方面重点了解其领导能力、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心理素质四个方面的表现。为把干部选准配强,我们增加了“使用建议”一栏,对现任班子成员分“重用、留任、交流、改任、免职”五个任职去向让与会人员选择,并进行全额推荐,使干部工作更加透明和公开。二、干部考察失真的主客观原因干部考察的质量高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当前大环境大气候的影响,也有我们考察者自身存在的问题。概括来讲,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查找:(一)客观原因1、考察的方法欠科学。目前干部考察的方法和方式比较滞后,跟不上发展变化的形势。考察范围狭窄,注重工作圈,注重本单位意见,注重上级领导意见。特别是考察方式单一,注重几个小时的考察或突击性考察,平时接触干部不多,掌握情况较少;有的在考察中只注重个别谈话,几乎没有实地考察、查阅有关资料和调查核实等程序,有时干部考察搞完了,还不知道拟提拔对象是谁,这怎么能清楚、全面地汇报其主要优缺点和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2、获取的信息欠准确。部分干部群众配合不够是致使考察时获取的信息不够全面、准确的重要原因。有些人对干部工作的参与意识较弱,出于“怕得罪人”、做老好人心理,被动应付地多,只谈优点,对缺点和不足采取回避态度;一些干部则有利已思想,认为“提升一个,激活一片”,对被考察者晋升或调离后的职位空缺心存幻想,尽说好话,对缺点闪烁其词;有的考察对象在单位不受欢迎,于是考察时大家一起“抬轿第2页共9页子”,大谈特谈优点,好让他走,对不足则用“没发现”、“不太了解”等话语一带而过;也有的担心组织上不保密,心存顾忌,不敢讲真话、实话,随便讲几句,敷衍应付一下,以致我们考察的同志了解不到真实情况。(二)主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