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第11练两次鸦片战争[训练目标]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性质。2.《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危害。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4.对鸦片战争的多元认识。小题精练1.(2016·常州二模)“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2.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B.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3.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C.鸦片战争打击了广州对外贸易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4.(2016·靖江一模)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5.(2017·南京、盐城质检)《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A.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6.(2017·淮安联考)“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操控、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是东西文明的首次碰撞B.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C.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D.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7.(2016·宿迁二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这些变化()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8.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款》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美)人帮办税务,毋庸英(美)官指荐干预”,并“各口划一办理”。据此,1859年海关英籍税务监督李泰国被派为总税务司,负责募用外国人在各口岸任税务司,这表明()A.洋务运动正式展开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大题优练9.(2016·徐州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时代周报》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史实,你认为史景迁的观点是否合理,并对此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观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