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质量检测(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谈及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说:“凡战争的责任,当归之于引起战争的戎首(即清方),而不能归之于拔刀抵抗侵略者、放逐篡位者或对无效率的与压迫残酷的政权施以最后的救药者(即太平军)。”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列强对华侵略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自然灾害频繁D.受基督教思想影响解析:选B由材料“当归之于引起战争的戎首(即清方)”可知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故选B项。2.据《资政新篇》载:“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由此可知洪仁玕主张()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解析:选B材料强调“请人雇工”,不能反映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故A项错误;“请人雇工”的主张说明提倡学习西方,发展雇佣关系,故B项正确;主张中不能体现共同富裕,故C项错误;D项太过片面且与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3.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以下对周恩来文章解读正确的是()A.周恩来批评同盟会与立宪派等政治力量合作B.周恩来肯定了立宪派对辛亥革命的贡献C.周恩来希望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D.周恩来主张尽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选B由材料“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可知立宪派对辛亥革命做出了贡献,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合作的肯定,排除A项;周恩来希望各阶级联合起来共同抗日,排除C项;1937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D项。4.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进程解析:选A材料所述法律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法律的进步性主要在于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故选A项。5.傅斯年是五四游行的总指挥,他在运动后不久说:“若说这五四运动单是爱国运动,我便不赞一词了;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的,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傅斯年意在说明五四运动()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是彻底反封建的革命运动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具有思想解放和启蒙作用解析:选D从题中“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可推断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和启蒙作用,故选D项。6.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C.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D.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解析:选A中共“一大”规定中共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奋斗目标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其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故A项正确。7.口号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某同学翻阅史料时发现了如下口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者出兵满洲干涉中国内战!督促全国反奉军队速灭张作霖、李景林、张宗昌的势力,并驱逐日本在满洲所有武力!”该口号最有可能出现于()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选C国民革命是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运动,据材料“中国内战”和“全国反奉军队”可知是国民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抗日战争是反对外来侵略,不是内战且抗日战争时期张作霖已死,故D项错误。8.有学者认为,“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仍然认为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力量。直到秋收起义后,一部分共产党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人运动转向农村农民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A.城市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