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热点聚焦】2020年,我国将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表示,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2020年,全面小康将圆满收官,时光正在见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创造的人间奇迹!【问题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是怎样重视农业农民农村工作的?【知识链接】1.实行土地改革(1)背景:旧的封建制度阻碍生产力的发展。(2)概况: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3)影响: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2.实行农业合作化(1)背景:农村土地改革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和剥削现象。(2)概况:农业合作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是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②第二阶段是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③第三个阶段是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④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总到农户总数的87.8%,(3)意义:①基本上实现了完全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一环,最终确立了土地公有制,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大量原材料。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内容①经济体制: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②管理体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③产业结构调整:1984年改革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④改革统购统销体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3)意义: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促进了城市的改革。4.农村经济改革新方向:土地流转(1)背景①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城乡差距拉大,农村人口转移,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化经营不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2)内涵: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3)形式: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热点集训】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