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历史典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西周时期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郡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宗法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分封制度有关,因为分封制度规定了诸侯的具体的义务,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周幽王时期还没有郡县制,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周幽王时期不再推行禅让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分封制度有关,而和宗法制没有直接的联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制度关系最密切()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袭制【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对祖先的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对祖先的祭祀是最重要、最严肃、最重的礼制,“礼有五论,莫重于祭”。祠堂也是宗族的祭场所,还是向宗族成员灌输家规、族规的场所,所以祠堂起强化家族意识、维系家族团结,在精神上起到训导家族尊宗的作用。3.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政府架构当始于()A.汉武帝B.宋太祖C.明太祖D.康熙帝【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太祖【名师点睛】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相沿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至此销声匿迹,君权、相权合二为一,使封建君主集权专制制度发展到了最顶峰。从唐代中期以后君主集权和分割相权的总的趋势来看,明代最终废除宰相制度,也是宰相制度的必然归宿。而权力的高度集中也使朱元璋成为历史上空前忙碌的皇帝4.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行省制的推行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内阁地位的上升D.军机处的设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的强化,导致了君主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行省制的推行和君主权力的加强无直接的关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丞相制度的废除是明太祖而非材料中的嘉庆帝,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内阁,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学习结束后,几位同学画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皇权并不是不断加强不断上升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6.历史发展证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下列我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中最能体现这一认识的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和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大着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7.右图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最先出现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明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刺史是汉代时的一个官职的名称,所以右图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最先出现于汉代,选B是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