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学生分析】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设计理念】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课前准备】课件、《春江花月夜》曲子【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文引诗,营造氛围同学们,你看到窗外明媚的春光了吗?你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吹拂了吗?这些都在向我们昭示着:春天来了!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描绘一下春天吗?说得真好。老师这也有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幻灯片出示: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想读一读吗?那就大声地来读读吧!生配乐朗诵。师:读了这段文字后你有什么感受?写得美。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的一段话,它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景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南宋诗人叶绍翁,看看在他的笔下春天又是怎样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解释诗题:值:遇到。作者去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去园中观赏。师小结:诗人叶绍翁在杭州西湖一带长期隐居,春暖花开之时,他去访友游园,但未遇到友人,在这种不遇之中又遇到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二、初读正音、感悟诗韵1、【出示课件:诗】生自由读。在这里老师提醒大家,读古诗时注意要读出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味美。2、【出示课件】大家按着这样的节奏再读一读。1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呢?指名2人。三、咬文嚼字、品悟诗意古诗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体现着诗人锤炼语言的高超技艺。因此在学习时我们一定要咬文嚼字。先看一下自学要求。【出示课件】自学提示:1、先借助工具书自学,弄明白每一行,每一句的意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诗中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2、如果哪里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共同探讨。下面我们就按照要求来自学课文,品悟这首诗的意蕴。四、集体交流、体悟诗境【点击课件】出示插图与诗。汇报:(一)探究“不值”1、找出印证不值的诗句:小扣柴扉久不开1)理解:柴扉:柴门。小扣:轻轻敲。体现诗人有礼貌。2)诗人如此小扣柴扉用了多长时间?“久”,体现诗人游园的迫切着急的心情。3)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是呀,诗人乘兴而来,却不得其门而入,真是扫兴至极。【板书:扫兴】4)谁能试着读出诗人扫兴的感觉。指名读。齐读。2、探究不值原因的诗句:1)诗人没有进到园内,于是他就给自己找了一个有趣的答案:猜测大概是:生答(应怜屐齿印苍苔)。应:就是大概的意思。屐齿:指古人穿的木底鞋。苍苔:苔藓。2)“怜”。这个怜字让我想到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这两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意思应该是(生说)爱惜。3)作者的爱惜之情是通过哪个字表现出来的?“印”。印:踏坏。为什么不用踩、踏呢?让生做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