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教育典型案例淮南七中郭建宏案例背景:升入初三,学生们即将面临人生的一次转折,与初一初二时相比,他们少了一些幼稚,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些冲动,多了一份理智;少了一些盲从,多了一份思索,他们开始设计未来,规划人生。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一些学生身上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成绩下降、情绪波动、人际交往障碍等,这就需要班主任处处留心、仔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运用教育理论和技巧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度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以最佳的心态,最好的状态迎接中考。案例过程:初三开学后的一天,上课前,我照例到教室巡视,忽然发现有个女生趴在课桌上,眼睛红肿、情绪低落,象是刚刚哭过,我马上问她怎么回事,可她却不愿多说什么。我带着满腹疑虑回到办公室,脑子里有种种猜想:和同学闹矛盾了?和家长怄气了?还是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了?课后,我找她的好朋友了解情况,终于弄清了来龙去脉。原来,这个女孩喜欢上了班里一个男生,假期里,这个男生过生日,她送给他一样礼物,当时男生碍于面子收下了,可开学后又将送给他的礼物还给了她,于是便发生了刚才的一幕。原来,这个女生遇到了最敏感、最棘手的感情问题。她伤心,我也苦恼,作为班主任,我该怎么办呢?不闻不问,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是对学生不负责,有违教师的良心和职业道德,可又怎么过问呢?如果方法不恰当,会事与愿违,带来更大问题。何况这个孩子的情况又特殊一些。她自小父母离异,随奶奶生活,可奶奶毕竟年纪大了,再加上想弥补父母对孩子的亏欠,所以,有时管教起来力不从心。其实,这1是一个渴望亲情、渴望关爱的孩子。怎样帮她调整心态,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呢?考虑再三,我采取了以下做法:1、谈话引导: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经常采用的工作方法,但谈话要选准时机,不能随意而为。她知道我已经了解了事情经过,所以最初几天她在有意回避我,同时也在暗中观察,想知道我对这件事的反应。我也发现了这一点,索性来个冷处理。我知道,她的心理已有戒备,如果急于制止干涉,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既然想知道我的反应,我就有意识地创造机会与她交流,比如下课让她帮我的课代表把实验器材一起送回我的办公室,在走廊里休息时与她说几句话,如“最近学习怎么样,有困难吗?”“父母最近有没有问过你的学习呀?”“课余时间和你的好朋友都聊些什么?”目的是让她认识到老师没有因为这件事责备、歧视她,相反,更多的是对她的关注与期待。消除了她的紧张、戒备心理后,谈话就可以切入正题了,只是在坦白这件事的时候,她的眼神里依然流露出不安。我笑着告诉她,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事,与道德品质无多大关系,她没有因此在老师眼中成为“坏孩子”,老师只是希望她能把握好男女生交往的尺度,在缺乏成熟的判断力和足够的承受力之前,正确认识、理智对待自己的情感,对她的做法老师能理解但不赞成。我承诺替她保守秘密,不把事情公开、扩大。她可能没想到我会以这么宽容的态度处理这件事,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但眼中的不安没有了。这以后我多次与她交谈,并尽量创造轻松的氛围,减轻她的心理压力。通过一次次的谈心,我逐步引导她调整心态,将心思与精力用在学习上,多参加集体活动,争取考上理想的学校。有一次谈话时她告诉我,原本她是准备挨批的,更害怕闹的满城风雨,使她抬不起头,但我的真诚使她的心灵不再设防,她愿意向我敞开心扉,因为她能感受到我是在为她着想,能2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2、家校配合:学生出现了问题,仅靠班主任一个人来解决,力量是薄弱的,必须争取各方的支持与配合。在学生心目中,友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有苦恼,找朋友诉说;有喜悦,与朋友分享,不愿或不能对家长说的话,在朋友那儿可以尽情倾诉。因此,这件事,我也请她的好朋友帮助解决,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的指点与辅导。通过这一途径,我及时掌握她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我也和她的奶奶取得联系,请她共同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并交流科学的教育方法,好在奶奶是位退休教师,震惊之余,还是能冷静地分析处理问题,这也降低了我的工作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