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城南小学11谷敏兰2013.3.20认识角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7---68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且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11间概念。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2.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活动角、小棒一张长方形纸。设计理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出示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认识吗?如果我们要把这些图形分为两类,你会怎么分?(学生回答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刚才我们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上发现了角,角也是一种图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一)找角——直观感知角。师出示课件:一些生活当中经常看到的物体(钟表、红领巾、剪刀),让学生找一找他们上面有没有角?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把找到的角描下来。然后利用多媒体把这些角请上来,看看他们长什么样子?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同桌互相指一指自己找到的角。(二)认识角1、摸角并感知角.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一个角,指一指,然后动手摸一摸(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和发现?2、认识角的顶点和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和发现后,师小结:那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有点扎手的地方叫角的顶点(板书:顶点),我们把这个平平的直直的地方叫11做角的边(板书:边),我们沿着角的顶点朝另一个方向还能摸到一条平平的、直直边,这就是角的另一条边。(板书:边)(课件再一次演示)学生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进一步让学生说一说,角有一个什么样的顶点、有两条什么样的边?(三)摆角让学生用两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角。之后课件出示辨角练习。(四)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学生已经认识了角,知道了角长什么样,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喜欢的的角(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画角的方法。最后教师示范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直直的线,这是角的另一条边(利用课件再演示一下)。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再画一个角。现在黑板上有两个角了,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那么这个名字怎么写呢?我们就用一个专门的符号“∠”来表示角,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板书)。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角该怎样表示?(∠2)然后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把它记下来读一读。之后课件出示标角练习。三、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