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毛泽东,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创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当时军阀混战,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词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中的一种,亦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词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到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为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起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明朝的顾从敬刻的《类编草堂诗余》将词分为三类:58字以内的叫作小令,59到90字的叫作中调,在91字以上的称为长调。根据音乐节拍的缓慢与急促又可将词分为慢曲子和急曲子。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百舸gě•寥廓liáokuò•峥嵘zhēngróng•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感情基调激昂慷慨积极向上充满着激昂的革命情怀概括全词,展开想象,本词描绘了几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独立寒秋,(时间)湘江北去,(特定环境)橘子洲头。(地点)立积极向上顶天立地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请找出词中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写景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湘江秋景图山林江舸鹰鱼红染碧争击翔静动远眺近观仰视俯瞰问谁主沉浮?峥嵘岁月图(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点明革命者的关系年龄特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意气奔放奋发有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评论国家大事批判污浊事物蔑视军阀,官僚史料补充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十三年的求学和革命斗争。a.1913—1918年,他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b.1918年4月,他和蔡和森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重视。c.1915年9月,印发了反袁称帝的小册子。1914年底组织和领导了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以天下为己任“击水”作者曾自注:“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知道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志“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间、地点、人物见景—生机勃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