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湖北省京山县钱场镇初级中学王国良电子邮箱:hbjswgl@163.com联系电话:13477359989【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激增,人类在不断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生态失衡等众多生态学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与环保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兼顾的问题。保护地球人人有责,青少年的环保素质,意味着中国未来公民的环保素质,抓好了中学的环境教育,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未来的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渗透生态环保意识教育,下面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生态环保意识进行探讨。【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态环保教育环保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之一。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生活的地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世界人口成倍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的内容中突出了“人与生物圈”这一主题,课程标准中的情感价值观目标明确要求:“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真正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人。中学生物作为中学生获得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的基本学科,它在帮助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神圣职责。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倡导环保行为,对引导全社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生物学教育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当前,我国正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艰巨任务,而这都离不开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保教育,使环保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加强中、小学各科教材中环保内容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学环保教育既是国策教育,又是国情教育,更是人的素质教育。因此,环保教育是中学生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生物教学应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环保观念与意识的责任,形成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及关心环境的情感,获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动力。《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重要的培养目标”。另外,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加强环保教育,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素材,只要教师努力挖掘,适时插入,可以使生物教学与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如何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态环保教育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环境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依据教材内容,生物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一)学习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生态环境意识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这是环境意识最首要、最基本的要素,也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基础。如七年级教材第一单元是“生物和生物圈”,专门介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生态环境有关知识。生态环境知识贯穿于整个生物课程体系,每个章节都蕴藏了许多这方面的素材。(二)自然资源的介绍以及被破坏的状况自然资源是人类非常珍贵的财富,我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我国人均占有量却很少,自然资源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讲授“绿色植物参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