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叶志艳 (江苏省沭阳县马厂中学)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整个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既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够促进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培育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农村初中,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低下,不喜爱读书,不爱好课外书籍,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如何能够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已成为众多语文老师不断讨论与探究的话题。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农村一些初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已成为一台围着老师转的学习机器。师生大都沉溺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拘泥于所谓的参考标准,缺乏制造性思维。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阅读课几乎无法开展,有的老师的阅读课上为了达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将课文的解析肢解得七零八落,一篇精致的文章就这样丧失了原有的整体美感。 学生的阅读内容浅显,走马观花,阅读之后根本不懂文意,理解的层面只停留在文章的浅表,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 老师的阅读课备课不充分,对教学参考书有一定的依赖性,阅读课堂只是向学生灌输参考书中的理解与评析,这样浅层次的理解是不到位的,甚至可以说是片面的或者错误的。有的老师为了上课的进度当学生刚进入讨论探究状态时,就被老师叫停了,课堂讨论只是流于形式,缺少真正的实效性。也有的老师在学生正在细细品味欣赏文章之时,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理解说了出来,长此下去,学生缺乏咀嚼欣赏的能力。 教学中老师“满堂灌”的现象依旧存在,课堂教学始终以老师为中心,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转,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不到发挥,学习处于完全被动状态。由于畏惧老师的尊严,学生不敢提问,不敢发表见解与主张,制造能力与思维遭到限制,严重违反了新的教育理念。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行的应对措施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育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基于这些,语文阅读教学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反复研读教学内容 试想一下,老师自己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就无法体会到,怎么能让学生去理解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