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一、急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与急救设备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offirstaidandequipments(一)急救工作的组织管理1.立刻指定急救负责人,构成急救小组:规定各级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必须听从指挥,态度严肃、认真,动作快速精确,既要分工明确,又要亲密配合。护士在医生未到之前,根据病情需要,予以适宜、及时的紧急解决,如外伤失血的病人予以止血,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予以吸氧、心电监护…2.制订急救方案3.制订急救护理计划4.做好核对工作和急救统计:执行口头医嘱是,须向医生复述一遍,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急救完毕需及时由医生补写医嘱和处方。急救中多个药品质的空安瓿、输液空瓶、输血袋应集中放置,方便统计和核对。一切急救工作都应做好统计,笔迹清晰、及时精确、全方面具体,注明时间和执行者。5.安排护士每次参加医生组织的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6.急救室内应备有完善的急救器械和药品,严格执行”五定”制度,即定数量、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时消毒灭菌、定时检查维修,确保急救时使用7.急救物品使用后要及时清理,偿还原处和补充,并保持整洁清洁。8.做好交接班工作(二)急救设备1.急救室2.急救床3.急救车(1)急救药品:心三联:呼吸两联:(2)其它用物无菌用物:注射器及针头、输液器、输血器、压舌板、舌钳、牙垫非无菌用物:听诊器、血压计、手电筒、止血带、宽胶布、(3)急救器械:吸氧装置、吸痰装置、简易呼吸器二、惯用急救技术(一)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又称现场急救,是心肺脑复苏中的初始急救技术,又称之为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重要是针对任何因素所致的心搏骤停和呼吸停止的急症病人加以施救。对于心源性猝死病人,生存链涉及四个环节即早期呼救、早期心肺复苏(CPR)、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LS)。其中任何一种环节都十分重要,紧密关联,缺一不可。早期呼救:急救系统立刻行动以减少反映时间早期CPR:立刻开始CPR(1-4分钟之内),以维持大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的氧摄入量。如随即的除颤和药品治疗均行之有效,早期CPR是至关重要的。早期除颤:如果病人在4分钟之内得到CPR治疗,8-12分钟以内得到除颤治疗,那么他的生存机率会明显提高。早期ALS:最后的治疗,如多个药品和呼吸治疗,能够稳定病情,进一步增加生存的机会。采用早期CPR技术与否及时以及操作办法与否得当与能否挽救病人的生命和获得良好的预后亲密有关。当呼吸和心跳停止后4-6分钟,由于缺氧大脑开始死亡。在专业人员和设备达成之前,尽早实施CPR能够维持身体重要脏器,特别是大脑的氧供应,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临床实践证明,早期CPR能够使生存率增加1倍。下列曲线图先自瑞典心脏协会出版的“1977年瑞典院前心源性猝死报告”,样本量为2万多例,涉及都市、乡村的人口。由此图能够看出,尽早实施CPR能够大大提高存活率。为要使病人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方便于心搏呼吸恢复后,意识也能恢复,就必须在搏停止后立刻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开始得越早,存活率越高。尽管某些实验与临床研究有心搏骤停长达20分钟而心肺复苏仍获得成功的报道,但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之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二分之一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能够救活;超出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10分钟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更小。CPR指救护者在现场及时对呼吸、心跳聚停者实施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急救技术,建立含氧的血液循环,维持基础生命所需。此方面的训练模型有复苏安妮。CPR采用的环节,普通以ABC或ABCDE的次序进行A-open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人工循环或胸外心脏按压D-Drug使用药品E-Electric心脏除颤心搏、呼吸骤停的临床征象-判断心搏、呼吸停止(1)忽然意识丧失、面色死灰:轻摇或轻拍并大声呼喊,观察与否有反映,如确无反映阐明病人意识丧失。(2)大动脉搏动消失:因颈动脉浅表且颈部易暴露,便于快速触摸,作为首选。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可用示指、中指指端触及气管正中,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滑向颈外侧气管与肌群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