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企业管理应注重对人的研究和开发提要如何将企业推向市场,使其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竞争主体,真正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其中的决策和对策众说不一,笔者认为基础之基础在于做好对人的研究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个热点问题是如何将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市场主体和竞争主体,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中的决策和对策众说纷纭。但是作为基础之基础的我觉得还应从管理制度入手,而实现科学管理又应该从人说起,首先做好对人的研究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一、注重对人的研究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是生产资料的支配者,用最少的劳动消耗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1)人是运用其它资源要素的主体,是资源配置的决策者、计划者和组织者。(2)人是具有思维和创新的高级智能动物,这是人脑所特有的。(3)人具有很大的弹性,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之本,财富之源,是企业中最为宝贵的资产。当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时,必然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因而企业中的一切管理都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现代企业管理中所提倡的人本思想,就是把人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开发人的潜在能力。美国学者曾研究表明,普通人只能发挥出潜在能力的十分之一,而另外的十分之九还需要我们研究开发。离开人与人的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经济活动,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底其基础就是经济利益关系和协作关系。在现代经济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协2/5调是创造财富的重要前提,因为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特征的出现,使人际关系的协调成为管理活动的中心。现代企业中推行的劳动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的着眼点就在于如何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然经济活动离不开人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而人是有思想观念、有价值取向的,人的经济行为必然是在一定的思想支配与价值取向指导下发生的,因此,研究人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同生产资料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劳动效益,更大地发挥出人的潜在能力,这其中人的素质就成为关键。可见,不管社会如何发达,人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因为人不仅是经济人、社会人,而且是一个具有心理需求的复杂人,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即权变理论)。围绕人的心理需求和供给,注重对人的心理科学、行为科学、企业文化和人格化管理的研究,是当前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二、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一)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1.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循如下几条原则:(1)智能优先原则。智能是人后天的教育、培训,专业技能的学习、钻研与实践的结果。在这里首先应严格执行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中人口素质包括人的体质强弱,劳动技能,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和专业生产经验等,在这里人的体能是智能得以提高的生理基础,科学文化技术是智能得以发挥的动力和关键。据学者通过对44户农民调查表明劳动者的体质边际效益影响值为8.82元,科学文化水平提供的净产值的边际效益影响值为24.97元,而劳动技能的边际影响值为12.23元,因而必须注重开发人的智慧力。(2)智能的动力原则。首先必须开发人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当他3/5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因而我们必须提供优越条件,激发他奋发向上,刻苦学习,不断提高智能水平。其次应制定出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具体的考核办法,以刺激职工自觉提高智能水准。在现代企业中推行的岗位技能工资逐项标准化是一很好的办法。应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利用关系,弄虚做假,以次充优。作为企业领导应重视职工智能的增长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企业各级领导到一般职工都应进行层层择优选拔,更好地发挥出人的内在潜力。2.做好人力资本的价值分析。西方经济界认为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技能的投资也是一种资本。这种资本的投入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应做好人力资源的价值分析,提高并保持智能资源的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