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岩浆热液矿床及其预测方法赵玉明2007年7月10日说明本文是应张金莲、沈秀梅二同志的请求而作。二同志没有进入大专院校从事地质普查找矿专业的学习。但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地质普查找矿密切相关,每天都在为该项工作服务:打印报告、绘制图件、计算各种数据、填写各种表格等。她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个重要找矿问题,即如何知道在物、化探异常区下面,有什么矿?它的资源前景如何?带着这个问题咨询了我。我向她们作了简单介绍。实事求是讲,物、化探异常下面有什么矿相对比较好解决,但它的资源量有多少、品位多高、在实地什么位置、埋深多少?这是几代矿床工作者想要解决而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也是如此。现在矿床工作者每天都在用各种方法、手段预测地表浮土下面和隐伏在地下岩石中的各种矿产资源。本文仅介绍几种常用的寻找、预测侵入岩浆热液矿床的方法,供二位学习用。本文也可做为刚参加地质工作的地质工作者工作、学习参考资料。赵玉明侵入岩浆热液矿床,是热液矿床中最重要类型,它不同于火山喷气—热液矿床、地下水热液矿床和变质热液矿床。它是由含有大量挥发份(多数是水)的岩浆侵入到地壳有利成矿的围岩中,在岩浆期后热液直接作用或迭加改造下,使岩体或围岩发生蚀变和矿化,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目前工业生产所利用的W、Sn、Mo、Bi、Cu、Pb、Zn、As、Sb、Hg、Au、Ag等元素最原始的提供者就是这类矿床。国内外许多矿床学家对它进行了不同分类,有按矿体形状和产状进行的分类,有按矿床形成温度和深度的分类,有按矿床和岩浆关系与形成温度进行的分类等。我国在80年代以前多采用按矿床形成温度进行分类。分为(1)高温热液矿床(形成温度约为550°—300℃,形成深度推测在4.5—1km左右)。(2)中温热液矿床(形成温度300—200℃形成深度3—1km或更浅)。(3)低温热液矿床(形成温度200°—50℃左右,形成深度更浅或接近地表)。80年代以后随着矿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矿床学家认为,只按“温度”进行分类不够全面,特别是对找矿和成矿预测指导性不强,又提出许多分类方案,这些方案的共同点是认为热液矿床的形成是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的,是多种有利地质因素密切配合的结果。主张按成矿地质环境、矿质来源、成矿温度和成矿模型等综合控矿因素加以分类。现按这种多因素控矿观点将该类矿床的基本特征概述如下,最后指出成矿预测的方法。一、矿床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1、矿床与侵入岩(体)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有着密切联系。在时间上矿体与侵入体同位素年龄很接近。与矿区内构造—岩浆期相一致。在空间上,矿体分布在侵入体的侵入接触带中或两侧,并与侵入体边缘形态大致协调一致。某些矿床与侵入体形成深度也有一致性。在成因上与侵入体所控制的热液蚀变岩和蚀变分带以及矿化带有着密切联系。有些矿床或矿石中特征成分(含主成矿元素)与侵入岩或其矿物中的同一成分之间具有地球化学亲缘关系。2、矿床与围岩关系密切(1)围岩中含量高的微量元素往往是矿床的主成矿元素。围岩中主成分与矿床类型也有一定关系,如围岩为钙、镁高的碳酸盐易形成矽卡岩型矿床,而硅、铝、铁高的围岩易形成热液型矿床。(2)围岩为脆性大的岩石,如石英岩、硅化岩、花岗岩和砂岩等,受力破碎后易形成以充填为主的热液矿床。围岩为塑性大的岩石,如:泥岩、页岩、片岩和粉砂泥质岩等,不易破碎,但起盖层作用,使热液中的成矿物质易富集在下伏的碎裂发育的岩石中,也形成热液矿床。3、矿床受构造控制。特别是侵入接触构造、断裂破碎构造和褶皱轴部构造以及断裂的交叉交汇构造等,控矿更明显。而远离侵入体的层间滑动带,挠曲带、构造角砾岩带和节理裂隙发育带等均有控矿作用。构造控矿的基本原理是构造空间是压力降低区,是成矿热流体流经和汇集区,是矿液沉淀场所。4、矿床形成的时代从加里东期开始—燕山期结束,其中华力西中晚期—燕山期是最重要成矿期。二、矿床基本特征1、成矿专属性1)、与酸性岩(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和中酸性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矿床有钨、铋、钼、铜、铅、锌和金矿床等。2)与中性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石英闪长斑岩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