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伤仲永》同步练习《伤仲永》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世隶()耕日扳()仲永环谒()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伤仲永()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或以钱币丐之()日扳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泯然众人矣()3、词语运用选出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从先人(以前的)还家B.世隶(奴隶)耕C.并自为其名(名声)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意思是:②贤于材人远矣。通,意思是:5、辨析加点词的异同:未尝识书具书:词,意思是:即书诗四句书:词,意思是:余闻之也久闻:词,意思是:不能称前时之闻闻:词,意思是:贤于材人远矣于:词,意思是: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于:词,意思是:6、有些词在特定的情况下意思会发生,请说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父异焉异一般是词,这里变成了词,意思是邑人奇之奇一般是词,这里变成了词,意思是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一般是词,这里变成了词,意思是父利其然也利一般是词,这里变成了词,意思是二、整体把握:5、本文作者是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因散文成就高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6、本文第一段写,第二段写,先后,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的道理。7.摘录课文的原话,说明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三、细读体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遭中,从先人还家,于舅皋见之,十二三臭。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皋问焉。曰:泯然众人矣。”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邑人奇之传一乡秀才观之9.翻译句子:1)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翻译: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四句,并自为其名。翻译:10、文中有一个句子概括厂方仲永后来沦为平庸人的原因,请找出来。句子:11、文中哪些语句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有对有错,对的打√,错的打X。①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②方仲永刚开始作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③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中可以看出,13、省略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请试补出下列括号中省略的部分。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4、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成为一名普通人,谁该对此负责?请读谈你的看法。15、《伤仲永》中文题包含的感情是()(3分)A、痛心忱惜B、哀怜惋惜C、哀怜痛心D、痛苦惋惜16、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什么?17、第一段“余闻之也久”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18、解释下列多义词:(3分)⑴自:并自为其名()⑶然:父利其然也()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泯然众人矣()⑵书:即书诗四句()未尝识书具()《木兰诗》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上打“√”)可汗(kěhànkèhán)大点兵燕山(yānyàn)胡骑(jíjì)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ànjiān)军书十二卷(juǎnjuàn)阿姊(jiězǐ)著(zhùzhuó)我旧时装军帖(tiětiè)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声鞍鞯朔气戎机()()()()金柝策勋红妆云鬓3、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A.愿为市鞍马(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是)B.不闻爷娘唤女声(听)著我旧时装(穿)C.双兔傍地...